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19年07月20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長安十二時辰》開播以來引發觀劇熱潮  
    【中新社北京7月16日電】(記者 高凱)劇集播出尚未過半,豆瓣評分8.6,《長安十二時辰》中的長安城天色尚明,而屏幕外,這部熱劇的溫度已經經由人們對劇情、人物、演員、道具等眾多元素的討論完成了大範圍的輻射。
    正在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改編自馬伯庸同名小說,講述了唐朝上元節前夕,長安城陷入危局,長安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與李必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 
    自6月底開播以來,《長安十二時辰》引發持續觀劇熱潮,值得一提的是,吸引觀眾熱議的不僅僅是劇情走向或明星在其中的表現,網絡上刷屏的更多是人們對於劇中歷史背景、大唐氣象,包括制度、禮儀甚至器物的細緻觀察和考證探究。 
    該劇導演曹盾坦言,四年前第一次看到尚未完成的小說時自己最想表現的正是在這個故事線中串起的普通人,以及他們生活的長安城。 
    “《長安十二時辰》沒有哪個人物是真正的主角,長安才是這部戲集中表現的焦點。”曹盾介紹,為了真實地展現當時的長安,在對劇作的打磨中,主創人員多筆墨做副線人物,融入多元文化表達,把服化道、光影變化等真實細節落到實處,通過呈現歷史文化之美,延展到展現唐文化的魅力和中華文化的自信。 
    據《長安十二時辰》服裝飾品顧問宋韜介紹,為了還原盛唐的風貌,創作從歷史的蛛絲馬跡入手,參考唐代的壁畫和敦煌的絹畫,從人物的服飾、造型、妝容,到軍人的盔甲和器具,再到日常小吃和節日習俗,最後到建築和街市的場景一步步落實。 
    《長安十二時辰》播出以來,由其引發的關於“盛唐之器”“百種眉形”“叉手禮”等元素的探究與討論從播出網站延伸到社交平台,延伸到眾多媒體之上。 
    一部劇集作品要如何將今天的觀眾與傳統文化融為一體,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長安十二時辰》沒有選擇把叙事空間放置在廟堂之上,而是通過以張小敬、李必為代表的“小人物”拯救長安的故事來傳遞家國情懷。
    在中國人民大學文學影視教研室主任、教授陳陽看來,《長安十二時辰》張力十足,導向正面,它對個人命運、家國意識、人與人之間信任關係的融入和表達新穎獨特,讓人信服。 
    中國文聯電視藝術中心理論研究處處長趙彤直言,“從一個方面看,《長安十二時辰》蘊含的社會思考價值及它所觸及到的社會歷史生命,是絕大部分古裝劇都沒有達到的。” 
    對傳統文化題材劇集的探討,離不開對歷史事實與藝術虛構關係的把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李準認為,“在相近題材裡,該劇在創作模式上有新的探索和新的突破,它引起的關注和思考有助於我們今後在這類題材中間打開眼界。” 
    作為該劇的播出方代表,阿里大文娛優酷總編輯張麗娜表示,“《長安十二時辰》表現的文化自信在贏得國內口碑同時,也體現在走出去上,該劇上線同期就開始推出海外,在北美及東南亞很多國家多平台推出,而且都是付費觀看。
   這是對精品版權的尊重,也是精品國劇出海的實力體現。”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