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18年01月17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賴聲川「復活」相聲
 嬉笑怒罵皆「痛快」

 
     【中新社上海一月八日電】(作者 王笈)「清光緒二十六年庚子年,與五千年來的任何一日有什麼區別?」帶著這樣的思考,台灣著名舞台劇導演賴聲川于2000年將自己的第五部相聲劇《千禧夜,我們說相聲》搬上了台北的舞台。時隔18年,這部相聲作品即將首次登台賴聲川在上海的「專屬劇場」——上劇場。
     8日在上海接受記者採訪時,賴聲川表示:「相聲是幽默,是痛快,是中國人純粹喜劇形式的表演藝術形態,非常可貴。我一直有一個願望,希望在我們之後,會有更多的相聲劇出現。」
     賴聲川與相聲的緣分始于1983年。彼時的賴聲川剛從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畢業回到台灣,卻發現原本在大街小巷處處可見的傳統藝術相聲突然「消失」了,「相聲在台灣‘死’得太突然了,連唱片行老闆都不知道相聲是什麼了。我真的很難過,想要為此做點什麼」。
     幾經摸索,賴聲川終於以傳統相聲為「工具」,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戲劇形式——相聲劇。「它和傳統相聲演出最大的不同是,它是一齣戲劇,有完整的故事和戲劇結構,劇中的幾個段子總體構成了完整的戲劇信息,而不是簡單的段子堆砌。」1985年,賴聲川導演的首部相聲劇《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在台灣民眾中掀起了熱潮。「三句一笑,五句一爆」,《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在一個半月內演出了25場,累計觀眾超過3萬人次。一門原本正漸消失的傳統藝術,就這樣在當地劇場裡「復活」了。戲劇研究者陶慶梅認為,相聲劇在觀眾面前呈現的是全新的表現方式,不但不疏離,反而非常親切。相聲劇像相聲卻不是相聲,不像舞台劇但的確又是舞台劇,它顛覆了傳統相聲,也顛覆了劇場。不可思議的是,相聲劇拯救了傳統相聲,也造就了台灣現代劇場。
    30多年來,賴聲川先後共創作了7部相聲劇。除了1985年的《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哀悼了傳統相聲的沒落,還有1989年的《這一夜,誰來說相聲》解讀了「解嚴」後的兩岸關係,1991年的《台灣怪譚》突破了傳統單口相聲形式,2000年的《千禧夜,我們說相聲》對談了清末至今的百年滄桑等。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