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0年08月15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北管樂曲牽兩岸交流不掉線
    【中新社福建泉港8月13日電】(作者 孫虹 吳冠標)“即便今年因疫情無法見面,兩岸北管藝人依然通過視頻交流,互動學習不停步。”福建泉州北管非物質文化遺產市級傳承人、泉港錦祥北管藝術團團長莊炳文13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北管是流傳于閩南泉州泉港區的一種絲竹音樂,與“古音樂活化石”南音並稱“姐妹花”,素有“天子傳音”美譽。
   2006年,泉州北管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泉港區也榮獲“中國北管音樂文化之鄉”稱號。
    17世紀時,北管隨著泉州人遷徙的腳步傳到台灣。時至今日,北管仍常見于台灣迎神賽會、陣頭,以及歌仔戲、布袋戲表演中,可謂“根在大陸,花開兩岸”。
    一場別開生面的線上交流活動8月12日再次拉近了兩岸北管藝人的距離。以“傳承北管文化,演繹兩岸情緣”為主題的2020年兩岸北管交流活動,在泉州市泉港文化中心與台灣彰化忠聖宮同步舉行。
    絲音繚繞、弦管唱和。輕快悅耳的民樂合奏《六串》、抒情幽靜的彈唱《葡萄》、清新流動的演唱《採蓮歌》、古樸悠揚的器樂合奏《梅花三弄》……一首首獨具特色的北管樂曲,在兩岸演藝家的彈指間緩緩“流”出。
    近年來,在兩岸北管藝人、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下,兩岸北管交流密切頻繁。
  “台灣的北管演奏融入了古裝戲劇風格,而泉州北管則更注重江南小調的表達與演奏。”談及兩岸北管文化的差異,莊炳文表示,“祗有互相欣賞與學習,才能更好地傳承北管文化。”
    據瞭解,在泉港區大力支持下,北管藝人們成立了北管傳承保護中心,並組織開展了北管公益培訓班,設有唱腔(工尺譜唱)、管樂、弦樂、彈撥和打擊樂等課程,每年都吸引了數百名學生報名參加。
   “兩岸之間文化同根、血脈同源。我們希望以北管文化為窗口,提昇兩岸民眾之間的文化認同感,促進兩岸民間的文化交流。”泉港區文化館館長黃嘉輝說。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