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1年01月14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浙江坎門鰲龍魚燈舞
新成員表演驚艷全場

    【中新社台州1月13日電】(作者 范宇斌 王敬)年關將至,在浙江省台州市玉環市坎門街道的許家魚燈工作室,61歲的手藝人許振忙著趕製“鰲龍魚燈”。在他心中,這是表達對美好生活的祝福。
    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坎門鰲龍魚燈舞”與當地漁區民俗文化有著數百年的歷史淵源。許振是掌握鰲龍魚燈編扎技藝的許家第三代匠人,守藝30餘年,傳承著鰲龍魚燈的變與不變。
    “非遺”手藝 一脈相承
    “鯧魚”“黃魚”“墨魚”“紅頭魚”……步入許家魚燈工作室,各式魚形彩燈令人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
    “每個坎門人肯定都聽說過鰲龍魚燈的故事,但是我小時候滿街魚燈的盛景已經很難再現了。”許振說,在他年幼時,逢年過節,凡是有鰲龍魚燈的表演,他總是騎在爸爸的肩頭,目不轉睛地盯著鰲龍魚燈看。
    許振的爺爺是編扎鰲龍魚燈的一把好手。那時,七八歲的許振已對鰲龍魚燈製作工藝耳濡目染。“當時物資很緊張,捨不得用昂貴的棉線來固定竹篾,爺爺就想辦法,把便宜的宣紙搓成一根根紙線代替棉線。”許振說,那時,他放學後常在家幫忙搓紙。
    “鰲龍魚燈沒有設計圖紙,全靠匠人們的記憶代代相傳。”許振說,“鰲龍”是所有魚燈中最重要的角色,它是匠人靠想象力勾勒出來的一種瑞獸形象,畫法和色彩表現誇張,是鰲龍魚燈的精髓所在。
    一盞魚燈 百道工藝
    20世紀90年代,許振的父親許為玉挑起了製作鰲龍魚燈的大樑,許振開始跟父親學習編扎第一盞魚燈。
    他從較簡單的黃魚燈入手練習,編製“黃魚”要先將4條竹篾圍成4個圈,用棉線綁扎,作為魚燈的主筋固定好,圈的直徑和間距決定了“魚”的個頭和肥瘦。
    確定主筋後,接著在尾部竪兩條竹篾,鋪設魚身兩側的中心筋,然後上下對稱地編扎6條副筋,一盞黃魚燈的輪廓需要用22條竹篾編扎而成。
    編扎過程中,最難控制的細節是竹篾彎曲的弧度。“竹節很硬,我們要用蠟燭把它烤彎,才能拗出想要的弧度,讓整條‘魚’的走線更加流暢。”許振說。
    一套傳統鰲龍魚燈製作流程,從選料、剖竹、編扎、裱糊,到上漿、上色、裝燈……需上百道工序。
    許振說,製作一盞普通的魚燈,約要3天,而完成全套20件的鰲龍魚燈舞道具,約要45天。
    創新不斷 傳承不止
    2017年,許振從80歲的父親手中接過編扎鰲龍魚燈的接力棒。
    在政府的呼籲和推動下,鰲龍魚燈舞的價值被不斷挖掘,影響力不斷拓展。
    傳統的鰲龍魚燈如何創新?一開始,許振每天去逛海鮮市場,試圖從生活中尋找創作靈感,但他發現市面上的魚蝦種類幾乎都在他的作品中呈現過。
    “大家想看的一定是少見的魚蝦,甚至是本地沒有的。”最終,許振從熱帶觀賞魚的圖書中找到了靈感。此後,他以熱帶魚為模板開始創作。
    “金龍魚”“斑馬魚”“彩裙魚”……一條條色彩斑斕的熱帶魚首次“遊”到玉環,成為鰲龍魚燈表演中的新成員,驚艶全場。
    許振還對魚燈的繪畫手法和製作材料進行了改良,從僅限於大紅大綠的傳統魚燈,拓展到形象逼真的仿真魚燈。他用LED代替蠟燭,讓魚燈形象更加鮮活生動,實用性更強。
    在他看來,不斷豐富的是魚燈的種類,不變的是熱愛自然的那一份初心。
   “漁業是坎門漁民的經濟支柱,鰲龍魚燈就是漁文化的結晶,這份文化傳承要延續下去。”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