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1年06月19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內蒙古民族非遺「破圈」
獨家絕技創造小康生活 

    【中新社呼和浩特6月15日電】(中新社記者張瑋)“假期第一天上午,我帶的‘太陽花’就銷售一空,下午又讓家裡捎來一批。”2021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撞上端午“小長假”,鄂溫克族姑娘艾吉瑪帶去非遺宣傳展示內蒙古主會場的“太陽花”深得遊客喜愛。
    15日,3天的假期和活動同時落下帷幕,艾吉瑪數以萬計的“太陽花”成功售出。
    近年來,隨著旅遊業的快速發展,許多曾經“藏”在大山裡、森林裡、草原上的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逐漸“破圈”,獨家絕技為當地獵民和牧民創造出“小康生活”。
    跨越中國、俄羅斯,曾居住在森林裡的跨界民族——鄂溫克族流傳著一個“太陽姑娘”的美麗傳說,世世代代的鄂溫克人為了紀念“太陽姑娘”,便用皮毛和彩色石頭等材料做成象徵太陽光芒圖案的“太陽花”,寓意平安吉祥。
    “90後”的艾吉瑪從小生活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溫克草原上。大學畢業後,她回到家鄉跟著母親學習鄂溫克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皮毛飾品——“太陽花”的製作,並帶著她自己的思路協助母親經營手工藝品工作室。
    艾吉瑪每天將“太陽花”飾品用手機拍照發到網站上或在朋友圈分享。“我也創造了不少衍生品,比如冰箱貼、手機支架、鼠標墊、車掛、發卡……銷路都不錯。”
    如今,艾吉瑪的“太陽花”成功“破圈”,每年來自中國各地的訂單就能有上萬筆,還會銷往美國、英國等國家和地區。
    這幾年,艾吉瑪和母親還帶動當地數千名牧民婦女就業,每人每年增收近3000元(人民幣,下同)。
    旅遊季的到來,同樣讓通遼市科爾沁草原上的“巧娘”于雲飛忙得不可開交。她告訴記者,草原旅遊季的開啟,意味著各種各樣的科爾沁繩結將作為地標文創產品迎來銷售旺季。
    于雲飛是科爾沁繩結技藝的第四代傳承人,她能够獨立編製上百種繩結。她介紹說,繩結最初起源於農牧民的生產生活,比如馬龍套、馬鞭、固定蒙古包的綁繩、蒙古袍的釦子等。“如今,經過美化和創新,它成為各式各樣的裝飾品。”
    于雲飛“走街串巷”地培訓手編人才,帶領他們一起致富,以生產民族繩編工藝品和旅遊用品為主,產品供不應求,銷往中國各地,年營業額平均達到100余萬元。
    6月中旬的鄂倫春自治旗終於冰雪消融,迎來花紅草綠的模樣。鄂倫春族姑娘斯日特不忙的時候就會和母親一起,去景區的非遺展廳向遊客展示中國最後一支狩獵民族的民俗文化。
    斯日特憑藉天賦成為鄂倫春族剪紙傳承人,她將鄂倫春獵民日常生活中各種象徵吉祥的圖案用剪紙的方式帶給遊客。“可以裱大的,掛在屋裡,也可以裱小的,放在手機殼裡。”斯日特向來來往往的遊客介紹著。
    斯日特的母親曲雲年近古稀,卻依然組織獵民們一起參加演出,演唱鄂倫春原生態民歌《我生長在興安嶺上》,跳起原生態舞蹈《斗熊舞》,表演情景劇展示鄂倫春人的生產生活……每場演出圍觀的群眾都是裡三層、外三層。曲雲說:“社會經濟發展讓我們走出大山,鄂倫春獵民的‘小康生活’就是現在這樣。”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