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1年07月24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西部一鄉村的「長城情結」
    【新華社蘭州7月21日電】(記者何問)戈壁茫茫,長城蜿蜒。沿著河西走廊西進,一路景色莽莽蒼蒼。忽然間,眼前杏林綠意蔥蘢,枝葉在藍天映襯下格外碧綠。
    這片面積達1.16萬畝的杏林,地處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硤口村,與明長城平行延伸,宛若一片新興的綠洲,成為保護長城的綠色「長城」。
    「這幾年,杏林越來越綠,長城保護越來越好,我們村也越來越興旺。」在長城邊長大的方偉說。
    今年35歲的方偉是硤口村黨支部書記。村子坐落在已有600多年歷史的硤口古城邊上。在他的記憶中,家鄉風景蒼涼。
    長城是世界上規模、體量最大的線性文化遺產,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不同於北京八達嶺一帶的磚石長城,西北長城大多以黃土夯築,沿途戈壁茫茫,偶爾點綴綠洲。
    硤口段長城離硤口古城不遠,是一段高約4米、厚約3米的土墻。這裡位置偏遠,交通不便,風沙大而乾旱,一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蒸發量卻是降雨量的十倍。硤口村祖祖輩輩住在這裡。相傳,他們的祖先是長城最早的守護者。
    方偉從小在長城腳下長大,和眾多村民一樣,有著濃厚的長城情結。「我看見長城,就像看見了家。」他說。但為了生活,大家作別長城,長年累月在外打工。
    20世紀90年代,當地政府曾試圖利用長城文化發展旅遊,但受制於開發水平和市場環境,沒有發展起來。
    方偉剛滿18歲就外出打工了,但他的夢想沒有磨滅:不要讓這個長城腳下的古城漸漸沉寂、消亡。
    據硤口村委會統計,全村常住人口一度從492人降到62人,常住人口平均年齡為65歲。
    2006年,方偉回鄉創業,從肉雞養殖起步,進而流轉土地種植飼草,最終開創了一個羊肉品牌,在戈壁灘上闖出一片天地。2020年底,他創辦的合作社年收入達260萬元。
    繁忙的工作並未磨滅他的長城情結,他仍擔任長城保護員。2014年,他決心要在長城兩邊栽植杏林。這樣既可以保護長城,也可以帶動村民增收。
    在戈壁灘上種樹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雖然預先打了一口井,但最初種植的樹苗還是陸續枯死。不過,越來越多的「當代愚公」加入植樹造林的隊伍。
    2014年夏天,一群大學生來到硤口段長城徒步。一個偶然的機會,方偉告訴他們,自己想在長城兩邊種植杏林,得到年輕人的熱烈響應。此後,這些年輕人連續3年故地重遊,幫助村裡種樹。2017年,林子開始挂果。
    73歲的硤口村村民唐鼎年歲漸高,不能再承擔高強度勞動,但為杏林澆水,他一天能掙80元錢。「我既不會閒著,還能補貼些家用。」他說。
    2019年,中國政府啟動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提出打造中華文化重要標誌。明長城山丹縣段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長城重要點段名單。
   不久前,硤口杏林剛剛結束採摘,大家還沉浸在豐收喜悅中。硤口古城的數字化保護工作已啟動,部分長城也有望在今年修復。山丹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張靂說,縣裡計劃在長城沿線修建供遊客觀賞體驗的觀光步道,同時建設遊客中心,打造風景示範段。
    對於廣大村民來說,這是重大利好,既可以回鄉發展,也可以像祖先那樣守護長城。方偉說,許多在外務工、經商的人打電話回來,表達了回來發展的強烈意願。
    「中國長城文化不僅包括文物本體,也涵蓋其賦存環境和周邊人文。」甘肅省文物局副局長仇健說,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在凝聚民族共識、傳承民族文化的同時,也能讓老百姓共享發展紅利。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