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2年05月14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雄安為中華文明注入
「慷慨悲歌」的燕文化

    (續前)中新社記者:雄安考古運用了哪些科技手段?目前取得了哪些進展和成果?
    雷建紅:雄安新區考古工作,需踐行創新理念,提升科技含量,推行數字化考古。一是建立考古綜合業務管理平台,實行考古工作規範化、科學化管理,初步形成考古資源數據庫,便於查詢、管理、學術研究,實現研究共享。
    二是利用機載激光、攝影測量等遙感測繪技術,開展雄安新區古地理環境、燕南長城、起步區200平方公里地面文物遺存調查等。
    三是考古現場全面採用數字化技術和設備,一方面提高了考古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提升了考古工作科學化水平。
    雄安新區設立以來,考古工作和成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開展雄安新區全面文物考古調查。為進一步摸清雄安新區不可移動文物分佈狀況和數量,雄安新區聯合考古隊於2017年5月至12月對新區全域進行了全面文物考古調查,發現不可移動文物263處,並編製了《雄安新區文物調查專題報告》。
    二是開展南陽遺址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工作。作為雄安新區面積最大的一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陽遺址文化豐厚。通過考古發掘,基本確認南陽遺址主體文化為東周時期燕文化,由兩座戰國城址構成,並在南陽遺址西北1600米處發現一處戰國墓地,無論墓葬形制還是出土器物,均為典型的燕文化特徵。城址和墓葬並存發現,相互印證,可以更全面地從   “生”和“死”兩方面研究當地古代社會狀況,進一步證明了南陽遺址的年代和遺址性質。結合發現的“易市”陶文陶片,查閱相關歷史文獻,為尋找東周時期燕國南部城邑“易”提供了重要線索。
    三是開展鄚州城遺址、東小裡-白龍西南墓地、古州城遺址、城子遺址考古工作等。
    四是開展雄安新區起步區考古勘探發掘工作。
    中新社記者:雄安考古如何發掘和印證為中華文明注入“慷慨悲歌”氣質的燕文化的源流?
    雷建紅:燕文化在中華文明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也是河北歷史文化的精髓。燕文化有一個孕育、發展、延續的過程,河北的燕文化,在整個燕文化中處於成熟和輝煌時期,其“慷慨悲歌”成為燕文化的獨特標誌和燕地風貌的集中概括,正道直行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結晶。雄安考古的重大課題之一,就是進一步發掘和印證為中華文明注入“慷慨悲歌”氣質的燕文化的源流。
    雄安新區東周到漢魏時期的考古學文化面貌,基本是燕文化因素,以南陽遺址為代表。南陽遺址及其周邊區域主體文化內涵是東周時期燕文化以及漢魏時期後燕文化。
    外界關切的南陽遺址是否為燕國都城“臨易”或“易”,目前尚不能定性。史料記載,燕曾五次遷都,春秋初期,受北部山戎入侵,燕桓侯徙於“臨易”;戰國中期,燕文公遷“易”。但“臨易”和“易”地望位置爭議很大。南陽村曾挖出東周時期銅鼎、銅壺等器物,陰刻“右徵尹”“西宮”等銘文;並陸續發現“燕王職戈”、銅鑿及大量刀幣,均顯出燕國風格,其地理位置也與史書所載“臨易”和“易”相近。但近幾年通過對南陽遺址的考古發掘,並未發現貴族墓和宮殿基址,而這是作為都城很重要的兩個要素。
經過考古調查,已發現以南陽遺址、晾馬台遺址為核心的“大南陽”遺址聚落群,其面積龐大,近18平方公里。
   遺址、墓地數量達13處,文化遺存年代自新石器時代晚期延續至宋金時期,文化發展延續近三千年,考古學文化發展連續,傳承脈絡軌跡清晰。“大南陽”區域作為一個重要標尺性考古基準點,是雄安新區千年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縮影,也是新區發展建設的重要文化資源。
    以雄安新區建設為契機,考古工作者正致力於對以南陽遺址為中心的大清河以東區域、大馬各莊墓地周邊太行山東麓山前地帶、南陵城遺址附近古黃河兩岸區域展開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旨在對兩周燕文化、先燕(郾)文化、後燕(燕地)文化展開深入系統研究,同時融入京津冀一體化區域考古,試圖廓清燕文化孕育、發展、成熟、輝煌和衰落的歷史發展進程。(續完)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