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零代價大共存要犧牲防控要三思

人類社會在每個世代都要面對不同的傳染病,二十一世紀無疑是冠狀病毒的世代,二零零三年沙士病毒橫空出現,改變了人類過往對冠狀病毒的固有輕視印象。而作為冠狀病毒家庭的最新一員,新冠肺炎病毒在全球肆虐兩年多,人類社會對它仍然束手無策,各國紛紛採取共存政策,只有中國等少數國家仍然苦苦支撐清零。
疫情突變 一切頓成泡影
抗疫兩年多以來,澳門雖然只有極少數病例,之前更沒有死亡個案,但以旅遊博彩業為經濟命脈的社會,受到外圍環境的很大影響,經濟兩年多以來一蹶不振,依靠巨大的財政儲備與大企業的不裁員來穩著社會民生。隨著新冠疫苗的大規模接種,加上防疫政策的調整,澳門一直希望爭取內地恢復來澳旅行團,令澳門經濟加快復甦,市民重過正常生活。然而,就在這個見到曙光的時刻,一場突如其來的本土疫情,令一切變得遙不可及。
靜止清零 成首個戰勝區
六月十九日一次凶險萬分的疫倩突如其來,澳門這一次面對的是史上最強的傳染病之一,新冠變種病毒的奧密克戎BA.5,澳門花了六個星期的時間,更用上「微封城」的相對靜止狀態,最終成為華人社會第一個戰勝奧密克戎BA.5的地方,而這一次寶貴的經驗,更值得我們汲取教訓,完善往後的防疫政策。其中有幾點建議,值得社會討論。
封城添壓力 須加強支援
在疫情期間,全澳市民經歷社交隔離、停工停學,生活上受到很大的衝擊,心理壓力及壓抑大增,這種市民擔心自己隨時被感染,無時無刻都關注疫情變化,疫下容易產生疲憊感、煩躁不安、失眠等,甚至造成焦慮抑鬱症。特別是老年人,因社區隔離導致孤獨感及厭世情緒增加,而心理支援正是澳門防疫政策的缺處,政府在制定往後的防疫預案時,應該加強心理支援的部份。
長者幼童 成感染高危族
另外,新冠病毒隨著三年間的不斷變種,青壯年人感染者症狀已經變得越來越輕微,因此防疫的重點集中於長者群體,但香港接連發生幼童感染新冠肺炎後死亡或危殆個案,主要原因是因為小朋友發育未完整,免疫功能較低,當他們不幸感染會有比較高的風險,與長者的情況相若。
疫苗降年齡 幼童能保護
過去不同地方也將疫苗接種年齡定在三歲以上,主要是當時新冠疫苗始至是新研究,各地尤其關心及擔心其安全性,但隨著不同國家進行的研究顯示,六個月大至三歲的小朋友接種疫苗也是安全,因此各地逐步將接種年齡下調,香港亦已經將疫苗接種年齡定在六個月大以上,澳門有必要跟隨這種做法,讓幼童也能有疫苗的保護。
國際城市 不能封城避疫
全球新冠肺疫三年,香港有傳聞正朝「0+7」的隔離政策方向發展,等同於放棄清零而採取共存,澳門的情況雖然跟香港不同,但澳門與香港一樣同樣需要國際市場,嚴格的隔離政策沒有可能吸引國際旅客,這一點政策必須要面對實際。而即使沒有可能做至共存,澳門需要堅持動態清零,那麼澳門在源頭堵截方面要做得更好,將影響的範圍盡量縮小,因為澳門這一次「618疫情」就很可能是經由外國的貨物傳入,澳門實在不能再經歷多一次這種疫情。
*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