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
收藏本頁
星報首頁
昔日新聞
本地新聞
外電新聞
各項專版
共鳴專欄
娛樂資訊
賽狗專欄
廣告業務
報社簡介
澳門日記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5年03月13日
本地新聞
娛樂資訊
外電新聞
共鳴專版
賽狗專欄
澳門日誌
今日導讀
羅奕龍:新冠病例趨升 呼籲市民若有不適應及早就診
騙徒冒充美國探員再扮公安視頻查案 澳女在美遇騙損失160萬
駕駛者贊同調整街道泊位長度
岑浩輝植中華楠宣揚生態文明
旅遊局赴穗促區域旅遊發展
陳元童獲任勞工局局長
台灣氣爆受傷女童離世
韓衛:積極應對老齡化及少子化
環保展探索技術創新城市建設
新城經屋首周售98個單位
本澳作家走進二十間校園開講
「新防火法」已處罸97宗 今年首兩月火警153宗同比去年下降一成
一月住宅按揭十三億 同比按月上升逾三成一
當局持續巡查保障消費者權益
銀河音樂盛事重磅來襲 三大舞台呈現國際化多元視聽饗宴
澳娛綜合大灣區武狀元大賽週未開鑼
孫逸仙工程疑致爆水管需搶修
澳門首個戶外滑板場週末試營運
金沙出版「芳草尋源」圖冊 呈現草堆街歷史文化底蘊
金沙江畔靜聽千年弦音 詩琴歌舞「點燃」藏歷新年
《哪吒2》馬來西亞首映 觀眾評價「真的很震撼」
香港藝人夏春秋逝世 女兒吳君如發文悼念
《哪吒2》票房逾149億 有望進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五
哈薩克斯坦學者薩烏列•果莎諾娃表示 孔子教育思想具跨文化普遍性
文化自信裡的「她力量」
中央黨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 研究部署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工作
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討論通過《國務院2025年重點工作分工方案》
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回應中通社時表示 推動兩岸交流增進台青民族自信 相信台青定能增強民族自信增進民族認同國家認同
廣州民眾通過各種方式 紀念孫中山逝世百周年 江蘇省暨南京市各界人士拜謁中山陵
巴列車遇襲已有155人獲救 27名武裝分子被擊斃8名安全部人員身亡
台灣從「棋子」變成「棄子」 國台辦:這是註定下場
俄高級消息人士對媒體稱 普京難同意美停火提議
中國用長征八號火箭 一箭十八星發射成功
尼腦膜炎疫情 至少26人死亡
美烏會談達成多項成果 烏方接受臨時停火
沒有共鳴專版相關的項目!
沒有賽狗專欄相關的項目!
沒有澳門日誌相關的項目!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哈薩克斯坦學者薩烏列•果莎諾娃表示
孔子教育思想具跨文化普遍性
【中新社阿斯塔納2月21日電】(中新社記者 單璐)近年來,哈薩克斯坦中文教育發展迅速,全國設有五所孔子學院及多個中文培訓中心,多所高校開設中文課程,中文學習人數逐年增長。2024年7月,北京語言大學哈薩克斯坦分校在阿斯塔納正式揭牌,該校哈方院長薩烏列•葉爾德諾夫娜•果莎諾娃(Saule Erdenovna Koshanova)表示,哈薩克斯坦正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致力於培養具備國際視野的人才。孔子提倡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等理念,以及對道德教育和社會責任的強調,與這一目標相契合。
中新社“東西問”近日專訪北京語言大學哈薩克斯坦分校哈方院長薩烏列,探討孔子教育思想的跨文化普遍性。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您如何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這一思想在當今教育體系中具有哪些重要價值?
薩烏列•果莎諾娃:20多年來,我的生活與中文和漢學密不可分,孔子的教育理念對我影響深遠。他不僅關注知識傳授,更強調人格塑造、道德準則和社會責任,認為品德教育比單純的知識教育更為重要。
我認為,孔子的教育思想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孔子強調“終身學習”的重要性,他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強調學習與思考的結合,他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強調誠信對於個人和社會的重要性等。這些理念在現代社會依然適用。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背景下,現代教育往往側重考試和學業成績,容易忽略對孩子獨立思考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孔子強調,教育的核心目標是培養有仁德和禮義的君子,以自身道德和才學影響社會。
在全球化時代,跨文化理解與合作至關重要,孔子提倡的“仁”(仁愛、同理心)、“禮”(尊重規範)、“信”(誠信守諾)和“義”(正義責任),正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核心價值,對當今世界仍具有深遠影響。
中新社記者:孔子提倡“德育為先”,這個理念跟哈薩克斯坦傳統教育理念是否有相近的地方?
薩烏列•果莎諾娃:孔子強調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認為教育不僅應培養學生的智力,更要塑造良好品德。他主張“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強調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品德高尚、心懷仁愛的人,實現個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孔子的教育思想與哈薩克斯坦的傳統教育觀念有許多相似之處。我們同樣重視道德教育,倡導誠實、公平、守信和正直的價值觀,重視培養孩子學會尊重,具有責任感和榮譽感,並強調社會和諧等價值觀。例如,在我們的文化中,尊敬長輩、關愛家庭被視為重要的道德準則。這些價值觀與孔子倡導的儒家倫理理念相通。
中新社記者: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因材施教”,在中文國際教育中,這一理念如何得到應用?
薩烏列•果莎諾娃:孔子的“因材施教”理念強調,教育應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能力和興趣,為每個人的發展提供合適的條件。這就要求教師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習能力和個人喜好,靈活調整教學方法,實現個性化教學。中文國際教育也廣泛應用這一原則,推動以學生為中心的個性化學習。教師根據學生的背景、學習動機、理解速度和興趣差異,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提高教學效果。
現代教育技術使“因材施教”理念得以高效實踐。在哈薩克斯坦,在線學習平台和智能應用讓學生能够根據自身需求調整學習進度和難度。許多平台通過算法,能根據學習者的進展動態優化教學內容。
此外,在人工智能日益普及的當下,它不僅能充當語言學習中的對話伙伴,還可糾正發音和語法錯誤。這一技術變革正深刻影響教育行業發展,包括中文國際教育。
中新社記者:中文國際教育在促進不同國家文化理解與交流方面能發揮怎樣的作用?
薩烏列•果莎諾娃:正如南非前總統納爾遜•曼德拉所言:“如果你用一個人聽得懂的語言與他交流,他會記在腦子裡;如果你用他自己的語言與他交流,他會記在心裡。”這說明語言在人際溝通和文化理解中的作用。因而中文國際教育正是促進跨文化交流、消除誤解和偏見的重要途徑。
語言不僅承載交流功能,更映射文化、哲學與價值觀。學習中文不僅關乎語法和詞彙,更關乎文化與思維方式。它幫助外國學習者理解中國文化的核心理念,打破刻板印象,增進對中國的認知。中文裡的許多表達方式和隱喻蘊含深厚的文化背景。例如,“家和萬事興”體現了中國人對家庭關係的重視,“和而不同”則展現了多元文化共存的理念。理解這些語言背後的思想,有助於外國學習者更準確地把握中國人的思維模式,避免因文化差異引發誤解。
掌握一門語言,意味著打開一扇跨文化交流的大門。推進中文國際教育,有助於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更深刻地理解中國,減少誤解,促進文化交融,讓世界更加包容。
在中國和歐洲的一些國家學習、工作期間,我深刻感受到不同文化間的碰撞與融合。我認為,儘管東西方文化存在差異,但保持開放的心態至關重要。尊重彼此的傳統和價值觀,是跨文化理解的關鍵。
中新社記者:哈薩克斯坦和中國的高校應如何加強交流與合作,進一步促進互動和相互理解?
薩烏列•果莎諾娃:首先,在關鍵領域推進兩國“師生交流計劃”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這不僅要推動學生交流學習,還應加強教師之間的互動,這樣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對方的文化和學術體系。此外,開展聯合研究項目與文化交流活動不僅能促進知識共享,還能讓學者們更好地理解彼此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推動中國高校在哈薩克斯坦設立分校也有很好的促進交流的效果。這些高校不僅為哈方學生提供了優質的教育資源,也進一步深化了兩國在科學和教育領域的合作。以北京語言大學哈薩克斯坦分校為例,在2024至2025學年,我們有100名學生開始接受預科培訓,2025至2026學年,我們計劃招收150名來自本國和其他中亞地區國家的預科生和本科生。
今年,我們還將在分校開設漢語水平考試(HSK)考試中心。系列舉措將為哈薩克斯坦及中亞地區學生提供更加便捷的中文學習途徑。未來,分校還將拓展課程設置,進一步深化兩國高校間學術與文化交流。
總之,祗有通過多層次、多渠道的互動,才能真正打破文化障礙,讓高校合作更有深度,促進長期互利共贏。
第一版
第二版
第三版
第四版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羅奕龍:新冠病例趨升 呼籲市民若有不適應及早就診
騙徒冒充美國探員再扮公安視頻查案 澳女在美遇騙損失160萬
駕駛者贊同調整街道泊位長度
「新防火法」已處罸97宗 今年首兩月火警153宗同比去年下降一成
一月住宅按揭十三億 同比按月上升逾三成一
金沙江畔靜聽千年弦音 詩琴歌舞「點燃」藏歷新年
《哪吒2》馬來西亞首映 觀眾評價「真的很震撼」
中央黨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 研究部署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工作
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討論通過《國務院2025年重點工作分工方案》
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回應中通社時表示 推動兩岸交流增進台青民族自信 相信台青定能增強民族自信增進民族認同國家認同
友情鏈接
Macao SARG Portal
政府新聞局
旅遊局
地球物理暨氣象局
治安警察局
地圖繪製暨地籍局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
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
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