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1年09月18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潘耀明再憶金庸
心中宛有當時在

    【中新社北京9月1日電】(中新社記者高凱)“心中宛有當時在——有你,有我,有當時。”——2000年,金庸曾為潘耀明隨筆集《魚化石的印記》題字如是,而今,潘耀明以新作《這情感仍在你心中流動》回望眾多文壇名家之立體風貌,再錄此句,感慨無限。
    潘耀明,中國香港作家、編輯家、出版家。現任《明報月刊》總編輯兼總經理。自20世紀90年代初接到金庸的聘書,潘耀明在《明報月刊》工作將近30年,其間還曾任職于香港三聯書店,與文人交往互動,是他的工作日常,風雅濡染、往來唱和抑或惺惺相惜之中,與眾多文友、前輩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此次其在新作中集結與巴金、錢鍾書、楊絳、葉聖陶、俞平伯、沈從文、卞之琳、艾青、駱賓基、秦牧、顧城等名家的交往研究文章,同時配以這些名家與作者交往過程中的書信、手稿、照片等珍貴資料,多角度地呈現了一批文壇名家的風貌。
    近日,潘耀明就新作中回望的種種舊情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再談金庸往事。
    “我跟金庸交往是後來成為他的下屬才開始,因為他的社會地位很高,名聲很大,他還是報業集團的老闆,後來我在《明報月刊》當主編的時候就跟他交往比較多,他最讓我佩服的就是,他很喜歡看書,他真的是生活在書裡面,去到哪裡都會去看書,打個比方,我陪他出差,經過機場,他肯定要去找書店,看到有喜歡的書就買下來,他是手不離書的,在他家裡,他的辦公室裡,都是書,他之所以這麼有學問,我覺得跟他博覽群書有關係。”潘耀明回憶稱。
    作為金庸的老同事,潘耀明與金庸間的情誼頗為深厚,潘耀明笑言,“金庸的酒量不怎麼樣,他一般喝酒不會喝很多,我酒量也不怎麼樣,比他稍稍好一點。金庸本身說話也不是很流暢,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不是很好,兩個人喝起酒來倒是一種交流,會比較盡情、比較順暢。”
    潘耀明認為,在香港,作為一名作家很不容易,“香港沒有職業的作家,祗有業餘的作家。”
    “在香港,沒有發表的園地,甚至出版都比較困難,香港出版市場很窄,很多香港作家都是在大陸發表或者在大陸出版,這也是很有局限的。所以香港個別作家,為了生活而寫作。香港作家倪匡,很努力,一天可以寫兩萬字,他是少有的職業作家,還是過去的年代,現在香港已經沒有職業作家了。當然金庸寫作不是生活的壓力,但是他在那麼多壓力之下,每天寫社論、連載,還要處理報館大小的事情,管理那麼大的報館,所以金庸也是從業餘寫出來的,這個始終是讓人敬佩的。”潘耀明說。
    潘耀明當日還憶及新作中不曾提到的大家生活創作中的細節和趣事,“金庸的海寧口音很重的,他是浙江海寧人,他的口音是很難聽明白的,你看他的訪談、在電視上,都是要打字幕的,如果沒有字幕,是很難瞭解,因為他口才不好,但他的文字好,我也一直說金庸的文字,他的文章,他的武俠小說裡都是很純粹的漢語,沒有夾雜外來語,也沒有夾雜一些地方語言,所以他的作品裡,你抽出來一段都是很好的範文。”
    潘耀明認為,老一輩的作家朋友身上有很多值得人們學習的精神,“除了金庸,還有其他的老一輩的作家朋友,跟他們的交往我都能體會到,比如我在書裡提到蕭乾先生,蕭乾先生在晚年身體不好,他在治療癌症的情況下,跟太太文潔若依然在翻譯《尤利西斯》這樣的大作,他在那種的情況下都有勇氣在翻譯,這種精神真的令人感動。還有沈從文先生,1949年他去歷史博物館去做講解員,後來寫出《中國古代服飾研究》這樣的巨作。不管這些大家他們是在順境或者在逆境,都沒有離棄對文學的追求和興趣、對文化堅定不移的初心,這個很值得敬佩。”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