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錢支付要求完成特別任務以戴罪立功助騙徒
澳現公檢法電騙新手法


【特訊】本澳出現「公檢法」電話詐騙新手法,騙徒針對無支付能力的事主,要求完成「特別任務」 以「戴罪立功」,兩名最近內地大學生中招,按指示打印「拘捕令」派發到其他被電話詐騙事主的住宅信箱,最終導致兩名本澳居民上當,被騙合共一百五十多萬澳門元。而該兩名大學生直至司警聯絡調查,才知悉自己被騙徒利用。警方呼籲居民提高警覺。
司警昨日舉行警情通告發佈會,介紹有關新型電話詐騙手法。兩名被騙徒利用進行「特別任務」的男大學生為內地人,就讀本澳某大學。司警表示,騙徒會偽造來電致電事主,要求網上搜尋來電號碼,以確認其為「杭州市公安局」。事主搜尋後發現,有關來電號碼確是杭州市公安局的聯絡電話,信以為真。騙徒其後再次來電,準確說出經不法途徑盜取得來的事主部份個人資料,例如姓名、證件號碼等,訛稱事主牽涉及某嚴重刑事案件,要求下載其它通訊軟件進行「視頻辦案」,期間騙徒會展示其身穿制服及配戴工作證之畫面,令事主深信對方是「公安」;騙徒同時要求事主保密。
在「接受調查」期間,事主每日須匯報行踪,進行手機屏幕共享,提交指紋記錄,提交銀行賬戶資料,當中包括交易密碼。騙徒其後訛稱可以「取保候審」,又教唆事主如何瞞騙家人,以索取大額款項,例如向家人訛稱赴海外留學需要資金審查。若騙徒發現事主無支付能力,便要求事主進行「特別任務」,以「戴罪立功」,從而加快並涉及案件的結案流程。若事主不配合,將被認定涉案程度高,威嚇將會緝捕其歸案並從嚴辦理。
上述兩名男事主信以為真接受「特別任務」,按指示打印「拘捕令」,放在中區兩名所謂「涉嫌人」的住所信箱,實際為其他電話騙案被害人,即案中兩名三十及四十歲的本澳居民,兩名本澳事主收到「拘捕令」後,亦因此深信不疑,最終分別被騙六十多萬及九十多萬澳門元。兩名本澳事主報案後,司警調查聯絡到兩名負責發放信件的大學生事主,對方才知道自己被騙徒利用。司警正進一步調查案件。
司警呼籲居民,尤其社會經驗尚淺的學生,應時刻保持防騙意識,即使來電者能說出自己的身份資料,亦不要輕信對方所稱的身份,應實小心求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