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3年06月21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中央音樂學院演奏廳裡一場特別的音樂會
    【中新社北京6月17日電】(作者 朱賀)一場特別的音樂會近日在中央音樂學院演奏廳上演。舞台中央,表演者用中國揚琴演奏出清麗悠揚的樂聲,時而活潑歡快,時而婉轉纏綿,曲罷引來觀眾的歡呼與掌聲。 這場音樂會的特別之一,在於演奏者賈斯汀•孫(Justin Sun)來自於法國,自幼接受西方教育,卻鍾情於中國民族音樂。這位23歲的青年在美國和香港長大,6歲起便在香港中樂團學習多種民族樂器,8歲考進香港演藝學院青少年部學習中國打擊樂,11歲時開始接觸中國揚琴。
    2022年,賈斯汀•孫獲得中國教育部中外語言合作交流中心頒發的獎學金,作為國際研修生在中央音樂學院進修揚琴專業,師從該校民樂系教授劉月寧。賈斯汀•孫告訴中新社記者,儘管剛入校時曾感受到優秀同輩帶來的壓力,但經過系統、體系化學習,加之同學的幫助指引,他的演奏技藝也突飛猛進。 當天的音樂會上,來自捷克的青年藝術家馬泰在視頻那端演奏東歐揚琴,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香港碩士生馬詩恩帶來西歐揚琴,與賈斯汀•孫在“雲端”完成了一曲《布達佩斯大飯店》合奏。節選自電影中的這段音樂本是即興演奏,三人反復聆聽樂聲,寫成曲譜。
    這段特別的演奏,被劉月寧稱作“絲路和鳴”。多年來,她以揚琴為載體促進跨文化對話與交融。“揚琴在中國的發展突飛猛進。”劉月寧介紹說,揚琴4000多年前起源於古波斯,於明朝末年傳入中國,並本土化為中國民族樂器,成為琴書、說唱、戲曲表演中常見的伴奏樂器,更成為中國民樂重要的獨奏樂器,運用於各種藝術形式中。
    如今,揚琴已遍布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不同的種類與體系。專注於西歐揚琴研究的馬詩恩說,站立演奏、音量偏小、音色更柔和,是她演奏的德國揚琴(西歐揚琴的一種)與中國揚琴的最大不同。常年浸潤在中國民族音樂當中,則讓賈斯汀•孫對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傳承性有了自己的體悟,“可以接受他者的不同,兼收並蓄,就像揚琴這一世界性樂器。”
賈斯汀•孫還有一個特別的身份,其母親孫雅麗是孫中山先生曾侄孫女,現任孫中山文化基金會會長。
    “孫中山先生曾說,‘要恢復民族的地位,便先要恢復民族的精神’。”孫雅麗在對兒子的教導中,一直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她也認為,將來的世界一定是各文化的交融與創新,交流與對話。
    憑藉出色的技藝,賈斯汀•孫將於今年9月成為中央音樂學院首位被錄取的外籍揚琴本科生。
    常年致力於推動中國民樂走向世界的劉月寧對賈斯汀•孫寄予厚望,她期待這位年輕人創作出結合中西音樂元素的原創樂曲,以揚琴為載體,通過音樂向世界講述“和”的意義。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