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3年07月31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一曲《黃河》天下驚 鋼琴家殷承宗82歲「再續傳奇」
    【中新社上海7月21日電】(作者 王笈)7月20日晚,上海交響音樂廳高朋滿座。在觀眾期待的目光中,82歲的著名鋼琴家殷承宗走上舞台,再次演奏起他的經典名作——鋼琴協奏曲《黃河》。 此時距離1970年《黃河》首次公演已過去50多年,殷承宗難掩激動與自豪。“那時候(指《黃河》創作時期)中國很窮,我們在《黃河》的第二樂章加上了中國國歌,想著中國一定要‘站起來’。現在演奏到這裡,心境不一樣了——中國已經‘站起來’了。”
    鋼琴協奏曲《黃河》取材于由冼星海、光未然聯合創作的歌曲《黃河大合唱》,是中國鋼琴音樂創作史上第一部鋼琴協奏曲。此曲因華麗的技巧、史詩般的叙事、強大的感染力引發強烈反響,在全球50多個國家被播放和演出過,可謂“一曲《黃河》天下驚”。
    響音樂廳高朋滿座。在觀眾期待的目光中,82歲的著名鋼琴家殷承宗走上舞台,再次演奏起他的經典名作——鋼琴協奏曲《黃河》。 此時距離1970年《黃河》首次公演已過去50多年,殷承宗難掩激動與自豪。“那時候(指《黃河》創作時期)中國很窮,我們在《黃河》的第二樂章加上了中國國歌,想著中國一定要‘站起來’。現在演奏到這裡,心境不一樣了——中國已經‘站起來’了。”
    鋼琴協奏曲《黃河》取材于由冼星海、光未然聯合創作的歌曲《黃河大合唱》,是中國鋼琴音樂創作史上第一部鋼琴協奏曲。此曲因華麗的技巧、史詩般的叙事、強大的感染力引發強烈反響,在全球50多個國家被播放和演出過,可謂“一曲《黃河》天下驚”。
    1969年,包括殷承宗在內的6位作曲家組成了《黃河》創作組,一行人決定在下筆前先去親眼看一看黃河。據殷承宗回憶,當時探訪黃河十分艱苦,“我們帶著行李,步行從瀑布一直走到延安,一路上看到了很多黃河的景象,聽到了很多故事。年輕人沒什麼顧慮,也有一種使命感,想讓中國觀眾聽懂鋼琴,用鋼琴說出中國人的故事,所以洋為中用、古為今用,把學到的東西都用上了。”
    在殷承宗看來,中國作品的創作一定要有“根”,這個“根”就是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歷史和文化。“我去學習了很多中國古曲和京劇,《黃河》裡也有中國傳統音樂的元素。中國的鋼琴學派一定要有自己的作品,才能形成真正的中國學派,‘讓鋼琴說中國話’。”
    為了在鋼琴事業上得到進一步提昇,殷承宗後遠赴美國。初來乍到,一切“從零開始”,經紀人甚至不允許他在當地演奏中國曲子。他曾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坦言,自己到美國就是為了演奏,“我想在西方介紹中國的鋼琴藝術”。
    但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殷承宗祗能“徐徐圖之”。半個世紀,上千場演出,殷承宗以強烈的創作激情和執著的藝術追求,讓《黃河》歷久彌珍。中國樂曲也越來越得到海外觀眾的認可。
    久居海外,思鄉情切。耄耋之年,殷承宗終於回到故鄉廈門,現定居在美麗的鼓浪嶼。儘管有些耳背了,但殷老的身體還算健朗,每天堅持練琴四五個小時。他說,年紀越大,越要練琴,不然機能就減退了。“其實早就想回國了,因為我的‘根’在這裡,很多我想要創作的東西,要在這裡才能完成。”殷承宗覺得,自己現在回來也不算晚,趁著身體好,他還想為中國的鋼琴事業做更多事情。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