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發佈《健康澳門藍圖》
三大政策方向提升全民健康素養


【特訊】特區政府發佈《健康澳門藍圖》,明確訂立本澳在二零三零年需達致的二十項具體目標和五十二個評估指標,涵蓋健康風險因素、慢性病和傳染病等範疇。衛生局期望屆時本澳能達致提升全民健康素養、基本普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重大的慢性病和持續改善居民的生活質量。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五周年、澳門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澳門健康城市成立二十周年總結大會暨《健康澳門藍圖》發佈會」昨日假澳門科學館舉行。健康城市委員會主席、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主任何鈺珊;中聯辦宣傳文化部部長萬速成;健康城市委員會成員、澳門政府部門、醫療機構、社團,以及「健康企業」計劃的企業代表等逾百位嘉賓出席。
衛生局局長羅奕龍致辭時表示,特區政府在二零零四年啟動了「澳門健康城市」項目。二十年來,通過政府各個部門、社會各界和全體居民的不懈努力,在公共衛生、疾病防控、健康促進、醫療服務、環境衛生、食品安全、社區安全,以及城市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藉着「澳門健康城市成立二十周年」的重要時間節點,共同總結過去的工作經驗,發佈《健康澳門藍圖》(簡稱《藍圖》),進一步引領社會各界共同邁進建設「健康澳門」的新方向。
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以及「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五大重點。羅奕龍表示,隨着澳門的城市發展、人口老化、以及生活方式改變,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病和癌症等慢性病已成為本澳最主要的健康挑戰,造成醫療服務的需求持續上升,亦成為澳門居民的主要死因。可幸的是,大多數的慢性病是可以預防的,通過制訂健康的政策,構建健康的環境,以及幫助居民實踐健康的行為,可阻止慢性病的發生、發展,並降低對居民健康的不良影響。為此,衛生局在建設「健康城市」的基礎上,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參考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性組織所制訂的全球戰略和行動框架,結合本澳的實際情況,制訂了《藍圖》。
羅奕龍介紹,《藍圖》以「立足長遠規劃、加強頂層設計、動員全民參與」為特點,包含了政策方向、行動策略、具體目標和評估指標等內容。《藍圖》貫徹「以居民健康為中心」的理念,結合衛生、教育、文化、體育等領域的資源,將健康元素融入所有公共政策當中,並積極配合特區政府大健康產業的規劃發展。《藍圖》明確訂立了直到二零三零年,需達致的二十項具體目標和五十二個評估指標,涵蓋了健康風險因素、精神健康、重要慢性病、傳染病等範疇。《藍圖》為建設「健康澳門」的工作指明方向及提供路徑。他期望,在特區政府各個部門、社會各界、以及全體居民共同努力下,貫徹落實《藍圖》各項工作,澳門在二零三零年能達致:全民健康素養有所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重大慢性病得以控制、居民生活質量持續改善的總體目標。
《藍圖》提出了三大政策方向,包括:一、關口前移:除繼續鞏固和優化現有的醫療服務外,將干預的關口前移至疾病的病因預防,早期發現、早期診斷、以及早期治療;二、資源下沉:將投放更多資源到社區,一方面通過公私營醫療機構協作,共同做好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另一方面通過與機構、社團、企業和學校合作,創設有利居民健康的環境;三、觀念轉變:鼓勵居民從被動接受醫療服務,轉變成主動採取措施預防疾病發生,並做好慢性病自我管理工作。
《藍圖》還提出三大行動策略,包括:一、政府需要制訂有利健康的公共政策,優化整合型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二、社會需要構建支持健康的環境,通過健康企業、健康校園、健康餐廳等計劃,動員社區共同創設健康的生活環境;三、居民需要實踐健康行為,戒煙限酒、運動飲食、睡眠減壓,並提升主動健康管理的意識和能力。
會上,還首播了《藍圖》的宣傳片,現場亦設置了檢測攤位,為出席人士測量血壓和檢測血糖,以提升定期疾病篩查的意識。出席人士在發佈會小休期間於會場內進行工間操,共同實踐健康生活模式;其後,由澳門健康城市委員會六個專責工作組代表分別就衛生服務、健康生活促進、社區環境、社區安全、城市建設及食品安全的工作情況進行回顧,並對迎接未來新的健康挑戰寄予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