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局研大三巴關閘廣場等設指定吸煙區
打擊吸煙「火車頭」行為


【特訊】衛生局公布,至二零二三年,本澳十五歲及以上使用煙草及相關產品人士,比「控煙法」生效前下降三成一,達致世界衛生組織倡議的控煙目標。衛生局副局長鄭成業表示,正研究在部分街道、廣場實施只可在特定位置吸煙,正與相關部門協調和分析,鄭成業指出,社會關注俗稱「火車頭」的邊走邊吸煙行為,基於有關問題的迫切性,當局希望研究透過與其他相關部門的協調機制,在修法前達到控煙目的。
衛生局完成《預防及控制吸煙制度》跟進及評估報告(二零二一至二零二三)並於昨日(二十一)日發佈報告,衛生局亦舉行「控煙座談會」,邀請了本澳多個社團及控煙團體代表出席。衛生局副局長鄭成業、防控煙酒辦公室主任林松等與團體代表共同回顧本澳控煙工作及成效、檢討控煙措施的實施情況,分享和總結經驗,並探討未來合作方向。在座談會上,衛生局代表首先向與會代表介紹了報告內容,包括全面檢討了煙草使用對健康的影響、煙草的使用及進出口情況、宣傳教育、巡查執法、煙草製品的標籤及包裝、煙草製品廣告、促銷和贊助、電子煙執法情況、娛樂場控煙工作、戒煙服務、稅收措施等;並強調特區政府遵循世界衛生組織訂定的《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和倡議的MPOWER六項控煙措施,透過立法、執法、宣傳教育、鼓勵戒煙多管齊下的方式推動控煙工作,包括嚴格落實在室內公共場所和部分室外公共場所禁煙,保護居民免受二手煙的危害並降低了本澳人口的吸煙率。
調查顯示,澳門十五歲及以上人口的煙草和相關產品使用率,由《預防及控制吸煙制度》(下稱《控煙法》)生效前的百份之十六點九(其中捲煙百份之十六點六)下降至二零二三年的百份之十一點六(其中捲煙百份之十一點二),相對下降了百份之三十一點四(其中捲煙百份之三十二點四),達致世界衛生組織倡議的在二零二五年將當地煙草使用率相對減少三成的控煙目標。另外,澳門十三至十五歲青少年傳統煙草(不包括電子煙)使用率亦由二零一零年的百份之九點五逐步下降至二零二一年的百份之三點八。數據充分說明,在特區政府領導和全民參與和努力下,《控煙法》對本澳的控煙工作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整體而言,《控煙法》執行情況理想,符合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的要求。
按年對比,二零二三年煙草及相關產品使用率較二零二二年的百份之十一點一上升零點個百分點。以本地人口和居澳外地人士進行亞組分析,發現二零二三年本地人口煙草及相關產品使用率較二零二一年下降一個百分點,總體吸煙率上升主要是由居澳外地人士吸煙率較高所導致。
此外,報告就吸煙者於行人道上邊走邊吸煙(俗稱火車頭),以及新型煙草或非煙草製品等問題作出分析,且建議研究在部分街道、廣場實施只可在特定位置吸煙,禁止新型或再流行的煙草或非煙草製品(如中東式水煙、草本煙),引入煙草產品素包裝,適時地進一步加強規管電子煙等。未來,衛生局將持續通過健康促進各項措施及控煙相關宣傳教育工作,加強煙害訊息的推廣,以保障居民健康。
對於吸煙者邊走邊吸煙的問題上,鄭成業表示,正研究在特定地點實施控煙,初步考慮在人流密集的街道或遊客多的地點,例如關閘廣場和大三巴等,正與相關部門協調和分析,在有關地點劃定指定吸煙區。他指出,社會關注俗稱「火車頭」的邊走邊吸煙行為,基於有關問題的迫切性,當局希望研究透過與其他相關部門的協調機制,在修法前達到控煙目的。
鄭成業又稱,本澳的煙草稅與鄰近地區比較「唔算低」,當局暫時未有計劃調升煙草稅。對於政府何時會對控煙法再做修法,鄭成業稱,娛樂場實施控煙多年成效好,暫時未有計劃修改現有的控煙措施。防控煙酒辦公室主任林松則指出,未來控煙方向包括禁止管有電子煙,但有關規管電子煙新措施於二零二二年底才完成修改,因此短期內未必再提出修法;林松同時指出,當局會盡快透過修法管控草本煙或水煙等新型煙草產品,避免在澳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