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浩輝首份施政報告出爐

行政長官岑浩輝首份施政報告出爐,基本延續多項惠民措施及稅務優惠,這是澳門施政的傳統,不會令人覺得意外,但有點驚喜的是除了現金分享之外,不同惠民措施也有一定程度的調升,還有對適育家庭推出「育兒津貼」計劃,這是一個相對大的動作,看出政府對生育率持續下跌的危機感。另外,這次亦有不少重大政策取向回應民意,包括網約車與經屋置換的研究、現金分享的發放模式等,雖然只是開始討論諮詢,但相信這些民意訴求的大政策落實也不遠了。然而,面對澳門經濟一連串的問題,推出真正的救市政策才是關鍵,澳門的經濟如何才能救。
行政長官岑浩輝任內首份施政報告出爐,社會大眾對這位新特首是有所期望的,主要原因是社會大眾對上任五年施政的不滿,希望新人事也新作風,有一番新的作為,否則也不會成為澳門首位沒有連任的特首。回到岑浩輝,法官治澳成不成,大家也在觀望,因此首份施政報告才讓人期待,現在看來,這一份報告也是得到社會的認可。
優化多項惠民措施
報告延續多項惠民措施及稅務優惠,包括繼續實施現金分享,合資格永久性居民每人10,000元,合資格非永久性居民每人6,000元,並向每名合資格居民的非強制央積金個人帳戶額外注資7,000元。另方醫療券將調升至700元,出生津貼升至6,500元,結婚津貼調升至2,220元。敬老金調升至每年1萬元,養老金每月3,900元。
報告的惠民政策紛紛「加甜」,左加加右加加積小成多,在澳門經濟疫後復甦漸見放慢,政府財政收入未如樂觀的情況加,民生福利不減反加,不像香港般在民生福利左減右扣,可見澳門這位新特首的決心,特別是施政報告真正的大動作,對適育家庭推出「育兒津貼」計劃,向每名永久性居民中3歲以下嬰幼兒每月發放1,500元,每年合共1.8萬元。
探討幾項爭議訴求
定在3歲以下,為幼兒仍未入學的階段,需要有人全程照顧,1,500元的金額也是貼近托兒所一個月的費用。一年合共接近兩萬元,等同於父母一方獲得一份雙糧,算是一個驚喜,以惠民政策而言,這是一個很大的動作,也是特區政府深刻意識到,出生率一直持續下跌落去,對澳門各方面的影響也是深遠的,已經出現了危機感。
另外,這一次最令筆者驚喜的是對於一些有爭議性的大訴求,岑浩輝顯得願意去觸及,包括網約車、經屋置換、現金分享發放模式等,雖然只是開始討論諮詢,但已經是真正有擔當的政府作為。例如澳門叫車難的問題經年以久,不單損害澳門旅遊城市形象,亦對民生生活做成很大影響。然而,內地有網約車平台,香港亦有的士網約平台,但不知道甚麼真實原因,過去屆任政府對網約車或網約巴士也堅決反對,不斷以法律不容許為由推搪,這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探討增設網約的士服務的可行性,明確了網約車制度在澳門並非不合法,是可以探討研究的,這不論對旅客與居民而言也是好消息。
做好經濟適度多元
然而,澳門現階段最頭痛的首推經濟問題,澳門經濟發展不平衡、消費外流、青年就業結構失衡、多元產業發展與社會預期有落差等,新任政府在報告中也是一清二楚,但相對之下,這次施政報告的救市政策雖然也是有不少,但未見有大動作,仍然是以區域融合為主,青年擔憂畢業便失業,施政報告便推出支持青年到大灣區就業計劃,對前往大灣區就業的高校青年補貼每月五千澳門元,補貼期最長十八個月。區域融合雖然方向是正確,但有一種老調重彈的感覺。
對於報告提出首要做好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包括打造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以「中華文化為主題、多元文化交融」的基地,可以理解為澳門一個新的大型主題樂園,這類大型的主題樂園如果辦得好,確實可以吸引更多遊客,配合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但澳門作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過去一種也是以旅遊文化為主打,六大博企的場也是各有特色,這次的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有甚麼新意與特別之處,選址在那裡,有甚麼好玩之處,有甚麼特別的文化內涵,暫時未公佈細節,這一個新的大型主題樂園如何吸客,筆者充滿期待。
*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