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影響 經濟將臨寒冬


本澳經濟貌似穩步復甦,社會回復生氣。然而,在霓虹燈映照下,澳門經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疫後,賭收增長遠遠追不上旅客數字的增幅;民生區營商環境一片淒冷;旅遊博彩業競爭加劇;就業市場日趨畸形。另一方面,美國總統特朗普重掌白宮,關稅戰持續升温,為澳門經濟前景增添更多不明朗因素。不敢說澳門黃金時代不會重來,但肯定暫告一段落!
自賭權開放,澳門博彩業異軍突起,傲視全球,經濟得到長足發展。那時候,儘管社會上也出現不少深層次矛盾,但很多市民都能嚐到一口經濟增值的盛宴。然而,一場猝不及防的瘟疫,令澳門經濟進入一個較大的分水嶺。疫情期間,本地經濟可謂奄奄一息,令人憂慮。嚴苛的防疫措施解除後的一年半載,澳門經濟確實出現較大反彈,之後就漸趨平穩,難有大突破。據統計,近月訪澳旅客數量尚算平穩,然而,內地和香港這兩大客源不時錄得跌幅,而賭收則不似預期,這樣的情況不得不警惕。
消費理性 商戶叫苦
樓市,可算是經濟寒暑表。原以為「撤辣」後,就可提升市民買樓或換樓的意欲,樓市就會回暖。但現實卻是,樓市措施鬆綁後,莫說是樓市價格和成交量反彈,甚至連樓市小陽春也未曾出現。一節見則百節知!樓市欲振乏力,就可知整個經濟環境寒風凜冽。近兩年,樓市疲弱,股市不濟,市民消費時更趨向理性化。外勞氾濫成災,很多市民特別是年青人找不到合適工作,薪酬和福利被壓榨,他們當然慳得就慳,偏向在內地電商購買性價比高的產品。此外,眼見政府無心解決外勞過多的問題,光顧本地商戶也只是助養外勞,所以現時很多市民寧可到內地玩樂消費,導致本地商戶生意一落千丈,經營壓力巨大。
營業額每況愈下,商戶當然呻到樹葉都落,官員對此也不敢坐視不理,怎樣也要推出一些振興社區經濟的活動去應對,其中,三度舉行「社區消費大獎賞」活動,今輪活動規則與去年大致相同,並增加向長者提供三百元消費立減優惠。當局指出,「今次活動預算為二點九五億元,預料可拉動消費逾十一億元,槓桿約五倍。」現時市民消費力嚴重外流,以致內需持續低迷。本地商戶究竟要靠減價、產品多樣化抑或是其他方法才能有效提升市民的消費欲?專家和學者也說不準。老實說,現在很多商戶的生意已到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地步,此類消費大獎賞也只是聊勝於無。任何振興社區經濟活動舉行期間,或多或少也可勾起市民的購物欲,令生意有所上升,但活動過後,生意再次歸於平淡,商戶又該如何走下去呢!?
旅客量增 消費力弱
市民北上熱潮不易逆轉,令本地市道非常慘情。要留住市民在澳門消費,最有效的方法肯定是派發消費卡。但從目前經濟大環境來看,並非派發一、兩次消費卡,民生區經營困局就可迎刃而解。但若然要將消費卡變成恆常福利措施,要政府長期向商戶「輸血」,這也有點不切合實際。既然難以留住市民,商戶就要花更多心思吸引遊客。疫後,訪澳旅客數量恢復得較快,小城再現人聲鼎沸的盛況。然而,內地經濟持續低迷,旅客消費自然降級;加上人民幣貶值,旅客更加捂住荷包不願消費。近兩年,內地同胞的旅遊模式有所轉變,他們傾向花最少金錢和時間去開展「高效率」的旅遊體驗,乘坐博企的發財車、吃賭場提供的免費小食、然後到網紅點打卡拍照,充其量買點生活用品,然後就打道回府,此類「特種兵」旅客對本澳經濟貢獻實在有限。
近月多了一批來去匆匆的訪澳旅客,據統計,近月不過夜旅客數量上升,旅客平均逗留時間亦有所縮短,相信跟珠海「一周一行」、橫琴深合區「一簽多行」實施有關。一直以來,特區政府只懂搞活人流,一味沾沾自喜「旅客數量增加了多少百分比」、「數字又創新高」。要知道,客流不等於錢流,數量多亦不等於質量高。當局只懂一味向中央爭取內地二三四線城市的自由行客、方便即日來回遊的一簽幾行措施,這樣對整體經濟也沒有帶來真正裨益,甚至到頭來白忙一場。再者,現在內地同胞已不再是見識匱乏的鄉巴佬,當了羊牯也懵然不知。他們手頭緊了,也變得精打細算,甚至貪小便宜。商戶可以騙旅客一次,但也難以騙第二次,要撬開內地同胞的口袋確實沒有過往般容易。市民北上浪潮洶湧,旅客消費又降級,兩者結合,就導致現在市道死寂。
作好準備 面臨寒冬
近二十年來,博彩業可謂撐起了本澳經濟半邊天,為政府庫房進貢千億計的稅收。可是長期依靠單一行業支撐其繁榮,也會帶來極大的經濟風險,特區政府也意識到這個問題,近兩年極積推進產業多元化。不過,走出單一產業的狹窄胡同不能一蹴而就,行政長官岑浩輝也直言﹕「博彩『一業獨大』的結構性問題在相當一段時期內仍然難以實現根本性轉變。」
澳門經濟的元氣沒有從疫情裏完全恢復過來,商戶倒閉如潮,市道不斷走向蕭條,加上就業政策對本地人不友善,以致市民對前景感到更加迷茫,並對政府表現感到失望。而自特朗普二度當上美國總統,中美貿易戰就上升到你死我活的對峙狀態,澳門肯定沒法獨善其身,勢必令本地經濟發展步伐變得更沉重。此外,近兩年內地經濟亦頗為疲弱,澳門已不能指望「中央送大禮」去打救經濟。除了開會、喊幾句口號外,官員應該改轅易轍去挽救持續低迷的經濟。面對外憂內患,寒徹骨髓的經濟嚴冬期,究竟何時才可結束?沒有人能預測得到。但在遇到聖誕老人前,廣大市民唯有繫好安全帶!
*雲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