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痛難點 推有效措施
柯嵐:完善醫療保障提升優質教育


【特訊】立法會昨日辯論社會文化領域施政方針。社會文化司司長柯嵐在引介時表示,完善醫療保障體系,加緊完成東區-2衛生站的建設,強化政府、非牟利和私營醫療機構三方的合作,進一步縮短輪候時間,改善住院服務條件,完善社區醫療資源和服務;分階段推進澳琴國際教育(大學)城的建設,首期開展澳門大學在橫琴合作區新校區的工程,進一步推動更多有條件的高校赴合作區延伸辦學,並調升免費教育津貼、學費津貼、回歸教育津貼,為進一步優化班師比或師生比創造條件,提升優質教育供給能力。
立法會昨日(二十八日)上午九時半至晚上八時辯論二零二五年度社會文化領域施政方針,社會文化司司長柯嵐將列席會議。柯嵐引介施政方針時表示,社會文化範疇的施政工作既關乎全澳居民的福祉,也影響到澳門的長遠發展。二零二五年是第六屆特區政府的開局之年。深知居民寄望施政團隊腳踏實地、登高望遠,以勇於承擔的精神和遠近結合的思維,直面社會發展的痛點和難點,提出創新政策,推行有效的措施,增進居民福祉。
柯嵐又稱,習近平主席去年在出席慶祝澳門回歸祖國廿五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以及視察澳門時發表了系列重要講話,為我們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社文範疇施政團隊將以此為指引,牢記「四個着力」的要求,在行政長官的領導下,秉持「奮發同行、持正革新」的施政理念,貫徹團結協作的要求,強化部門間的協調及相互支持,推動資源和工作下沉社區,朝着打造法治澳門、活力澳門、文化澳門、幸福澳門的方向,攜手推動各領域工作創新發展。
建設高質全覆蓋醫療系統
柯嵐指出,維護居民健康是打造幸福澳門和活力澳門的基石。我們將按照習近平主席「構建涵蓋生命全周期的保障體系,確保醫療服務全面覆蓋居民需求」的指示精神,建設高品質、全覆蓋的醫療衛生系統。一方面,完善醫療保障體系,加緊完成東區-2衛生站的建設,強化政府、非牟利和私營醫療機構三方的合作,進一步縮短輪候時間,改善住院服務條件,完善社區醫療資源和服務。另一方面,全方位、多層次關愛青年學生、長者及其他居民的身心健康,強化衛生中心的診療服務能力,建立二十四小時線上、線下心理支援平台,提升醫療券金額,擴大衛生健康領域的國際合作。
做好「一老一小」工作
柯嵐稱,完善社會服務,加強社會保障,是民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老齡化和少子化同步加速發展的背景下,政府和全社會須凝聚共識,在「超少子化」和「超老齡化」社會到來之前,積極採取行動,做出系統有效部署。我們秉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態度,從維護社會祥和穩定的高度,集中做好「一老一小」的工作,構建涵蓋生命全周期、覆蓋生活各領域的民生保障體系。首先是綜合施策鼓勵生育,為相關家庭提供切實可感的支援。尤其是設立育兒津貼,向澳門永久性居民中三歲以下嬰幼兒每月發放一千五百澳門元,每年合共一萬八千澳門元津貼;同時,將出生津貼調升至六千五百澳門元,並從長遠發展需要出發規劃和完善托兒服務。其次是兜牢民生底線。調升養老金、敬老金及其他社保給付項目的金額,開展獨居和兩老家庭長者的普查及登記,研究私營長者公寓的長期需求,建立健全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體系。同時,調升殘疾金和殘疾津貼,推動福利向低收入群體和弱勢、困難群體傾斜。
推出全新中華文化演出季
在文化方面,柯嵐稱,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強化內聯、外通作用,全力將澳門打造成「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重要的橋頭堡」和「中西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窗口」。繼續強化「一基地」建設,立足長遠,規劃建設具國際影響力、高規格和標誌性的文化設施——澳門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從項目選址、建築設計和內容打造等方面,深入聽取社會各界意見。舉辦中日韓文化部長會議和旅遊部長會議以及高規格的國際文化論壇,擴大「東亞文化之都」的品牌效益,打造中西文明交流互鑒的窗口。推出全新的「中華文化演出季」,爭取引入國家級舞台藝術精品,讓世界看見中國;透過各類高端藝術演出,吸引眾多國際知名藝術家來澳,提升澳門文化影響力,利用中西薈萃的文化特色講好澳門故事、中國故事。在體育方面,柯嵐稱,將從建設體育強國的高度,參與承辦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以及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做好競賽組織工作,彰顯制度優勢,講好「灣區故事」,推動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柯嵐表示,調升免費教育津貼、學費津貼、回歸教育津貼,為進一步優化班師比或師生比創造條件,提升優質教育供給能力。青年是澳門的希望和未來,做好青年工作是社文範疇各部門的共同使命。
大力發展中醫藥大健康產業
柯嵐並表示,充分發揮澳門的制度優勢和資源條件的作用,堅持市場思維,政府、企業和社會合力向前,大力發展中醫藥,同時發揮「協和澳門醫學中心」在分流公共醫療服務壓力和開拓高端醫療市場兩方面的作用,促進「旅遊+醫療」,雙措並舉發展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在文化產業方面,引入和打造更多高層次的國際文化演出和品牌項目,深入推動「一基地」、「東亞文化之都」和「演藝之都」的建設,文創、文旅兩翼齊飛。在體育產業方面,充分發揮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等傳統知名賽事的作用,打造更多具吸引力的國際體育盛事,將體育與旅遊及文化相結合,帶動經濟發展。
全力投入深合區第二階段建設
柯嵐並指出,在國家戰略引領下,教育方面將以有力措施支持合作區澳門子弟就學,分階段推進澳琴國際教育(大學)城的建設,首期開展澳門大學在橫琴合作區新校區的工程,積累經驗後進一步推動更多有條件的高校赴合作區延伸辦學;同時,加強澳琴兩地科研、教育及人才工作的協調配合。在醫療衛生和社會服務方面,逐步增加「澳門新街坊」衛生站以及家庭社區服務中心和長者服務中心的服務項目,實施便民藥物措施,探討與橫琴醫療機構合作提供服務。
同時,在大灣區更多城市引入「粵澳社保一窗通」專窗,拓展粵澳社保服務線上、線下合作範圍,聯合舉辦文化、體育品牌活動,促進相關領域的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共繪區域發展新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