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兇殺人後潛返內地司警透粵澳機制成功破案
疑兇中山落網交澳法辦


【特訊】發生在去年九月的雀仔園一宗命案,兩名相識二十年的男子在消夜時發生爭執,有人在斜背袋內取出小刀向對方施襲,被襲男子傷重不治,疑兇犯案後濳逃往內地,司警掌握作案者的身份後,通報內地警方,透過粵澳警務合作機制,內地警方經過幾個月的偵查後,疑犯早前在中山落網,昨日下午疑犯由內地警方移交本澳司警。
移交疑犯昨日在拱北與關閘之間的地段進行,廣東省公安廳刑偵局大案處處長陳俊華致詞表示,此案的成功偵破,是兩地警方在公安部的領導下,長期緊密合作、合力共贏的結果,也是兩地警方近年來圍繞打擊嚴重跨境犯罪、不斷提升打擊犯罪能力的結果。案件的成功偵破也再次昭示,內地和澳門絕不是違法犯罪分子的「避風港」。依法打擊犯罪,懲治罪犯,是兩地警方共同的天職。為維護粵澳兩地社會治安穩定,群眾幸福安寧,兩地警方將不遺餘力。
其後兩地警方代表;珠海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副隊長高耀洪及澳門司法警察局侵犯人身罪案調查科主管蘇天洪簽署移交文件。
在內地落網的疑兇姓吳,五十八歲,澳門居民,戴上頭套,雙手被鎖上手扣,由在內地警方押送下,把疑兇交與本澳警方,司警隨即把疑兇押上警車送返司警局調查,移交疑犯過程吸引本澳及內地大批傳媒到場採訪,發生輕微進撞,場面有些混亂,但過程尚算順利。
司警發言人黃志康講述去年的兇殺案案情表示,去年九月十九日凌晨二時多,治安警接報雀仔園柯高街與崗陵街交界一間食店發生打鬥傷人事件,傷者送往山頂醫院急救後證實不治, 經檢驗發現死者身上有很多傷痕,包括磨擦的損傷及碰撞的瘀傷,而較嚴重的有三個傷口,包括在額上,右鎖骨附近及頸部左邊,致命的是左邊頸部的一個被利器刺傷的傷口,一條大動脈被刺穿,因大量失血致死,死者姓甘,男,五十七歲,澳門居民。
司警接報後到場調查,當時食店門口十分凌亂及有打鬥痕跡,地上有很多雜物,包括玻璃碎及一些血跡,據稱,死者當晚是與幾名朋友一同在上述食店消夜,行兇者亦在其中,與死者相識超過二十年,消夜期間,行兇者多次向死者以語言挑釁,當時死者並沒有太大反應,但疑兇更一步用硬物敲擊死者頭部幾下,令死者忍無可忍與疑兇發生衝突,在場朋友見狀,即時把二人分開,更勸籲兇手離開現場,兇手離開只有幾米外的地方,突然從自己的斜背袋內取出一把大約八至十厘米的小刀,,撲前向死者襲擊,死者曾作出反抗及想逃離現場,但不成功,疑兇在施襲後徒步向水坑尾逃去,之後乘坐一輛的士離去。
司警接手案件後,曾對疑犯的逃走路線及可能藏匿地點進行多次偵查,但疑犯過去曾有多次犯罪紀錄,所犯的都是打架傷人,包括二零零八年一宗利器傷人,有一定的反跟縱能力,對司警追查工作增加難度,個多星期內,在新橋區及內港區轉換了多個地點藏匿,到去年九月尾至十月初,情報資料顯示嫌犯已逃離澳門往內地,即時與廣東省公安廳聯繫溝通,幾個月來司警不斷與內地警方保持聯絡,情報互換,最後確定疑犯藏匿在中山,廣東省警方在二月二十七日成功在中山坦洲拘捕疑犯,司警會繼續調查有關案件,核實案中疑點,包括兩人相識超過二十年,今次是預謀殺人還是一時錯手殺人,二零零八年一宗利器傷人,案發後一直逃離澳門,案發時是用什麼身份回到澳門等仍要深入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