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17年10月05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九年來政府治水工作做了什麼?
    月前颱風「天鴿」蹂躪本澳,全城大範圍停水停電,更釀成了雙位數字的人命損失。風災過後,市面垃圾堆積如山,一片狼藉,單靠義工、警員消防員清理善後,真的不知道牛年馬月市民才可恢復正常生活,故此特區政府要求駐澳解放軍協助救援工作。風災導致的傷亡人數、自港澳特別行政區成立以來首次解放軍介入特區事務,這些均值得寫入澳門史冊的重要一章。一場颱風,弄至特區政府焦頭爛額,為了急急「補鑊」,除一貫的銀彈政策外,官員們亦推出應對颱風和安全事故的短中長計劃、赴內地商討設擋潮閘的方案等等。這次颱風襲澳,折射出特區政府許多的不足之處,甚至用「一舖清袋」去形容也不為過。經過8.23風災一役,官員必定要懲前毖後,從自身找出原因,絕不能再將事事推在老天爺身上!
    蓮花寶地 神話徹底幻滅
    過去,不少人認為澳門是「蓮花寶地」,不受天災、傳染病的影響,例如二零零三年,沙士(SARS)大規範爆發,一水之隔的香港被疫情蹂躪百日,導致近三百人死亡、逾一千七百人染病,引起全城恐慌。那次全球性的傳染病疫情,毗鄰香港的澳門竟然可以獨善其身,只有一宗外來傳入個案。當年沙士全球爆發,本澳又跟疫情一發不可收拾的香港為鄰,竟出現零死亡零本地感染,實在令人嘖嘖稱奇。但幸運並不是必然的,澳門逃得過沙士一役,避得過不少天災,今次卻逃不過「天鴿」風災,且情況跟沙士恰恰相反。同樣受到「天鴿」吹襲,香港絲毫無損,安穩度過;澳門卻雞毛鴨血,死傷枕藉,解放軍更首次進城參與救災工作。一場無情風災,可謂將澳門「蓮花寶地」的神話徹底幻滅。
    風災暴露 基建設施薄弱
    風災暴露了本澳基建設施薄弱,政府民防機制統籌不到位,可謂將小城的缺點通通都露了底。對於當局救災不力,市民當然非常不滿,甚至惹來鄰近地區的批評。眼見外界口誅筆伐,感覺自身形勢不妙,特區政府也不敢怠慢,除了預料得到的銀彈措施外,亦計劃推出一大堆未來面對重大災害的應對工作及方案。包括一、即時開展加高沿岸所有海堤的工程,希望提升抗風暴潮的能力;中央相關部委已經回覆同意建設擋潮閘方案,並拜會廣省委省政府,商議細節,力求加快進度;加強泵房建設,並已找到適合選址。二、增加高位水池的數量,最少能夠維持十二小時保障供水;提升青洲水廠的防浸能力。三、新天然氣機組投入運作後,本地發電平均佔三成,緊急情況下有望提升至五成;澳電將陸續再升高變壓站位置的高度,優先處理水浸地區。四、專家協助更新應對重大災害機制;設立避險中心;制定行動預案,在應對重大風暴潮時,低窪地點需要疏散、撤離民眾,並會進行相關演習;在保安司轄下設立常設機構,應對災害事件。
    怪責老天 不如反省自己
    風災一個月後,市面已大致恢復正常,但五十三年一遇的「天鴿」颱風在澳門人心中留下的陰影仍未散,尤其是政府災後應變和協調力不足,更惹起不少民憤,城市基礎設施、水利建設落後也備受詬病。一場颱風釀成重大傷亡,固然令人悲傷,但最讓人可怕的是,原來澳門這座小城是經不起風吹,禁不住雨打,彷如建築在沙堆之上。近年本澳發展一日千里,尤如搭上高速列車一樣,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金碧輝煌、繁榮盛世的背後,基礎建設卻如此弱不禁風。但奈何每次發生事故,原因總是什麼呢?一定是天災,要麼是五十年一遇、要麼是史無前例,要麼就是天氣異常,要麼就是涉及不可抗力的因素,總之絕對跟官員的能力無關。今次「天鴿」造成嚴重的人命財產損失,除了是五十三年一遇外,難道跟基建配套落後、防災應變協調能力不足等沒有關係嗎!? 與其怪責老天爺,不如反省自己!
    浸車免稅 做法值得商榷
    俗語有云﹕「唔死人冧樓都唔做嘢」,這正是澳門政府官僚作風的真實寫照。一場颱風,對社會造成災難性的破壞,更釀成重大傷亡,官員見了棺材才流淚,颱風過後連日到重災區視察,甚至有的官員裝模作樣參與救援工作,清理垃圾搬走樹枝。同時成立高層次、由行政長官擔任主席的檢討重大災害應變機制暨跟進改善委員會,旨在改善氣象預報,加強民防工作統籌及信息發佈等工作。面對重大事故,庫房水浸的特區政府當然一定會出殺手鐧---派錢。或許風災釀成巨大的人命財產損失,官員對廣大市民有歉意,出於補償的心態,當局向市民大派援助金、慰問金、又補貼又無息貸款。老實說,向遇難者家屬送上慰問金、向傷者發放醫療慰問金確實無可厚非,但政府向風災水浸車車主提供特別稅務減免,就非常值得商榷。
    補貼購車 有違控車原意
    本澳這個彈丸之地,人口眾車輛多,交通擁擠問題一直頗為嚴重,故近年特區政府亦把控車列為施政重點之一。對於控車,過去政府擺出一副極有決心的姿態,今年起當局大幅增加車輛牌照收費、驗車費、考車費、因違例被鎖轆的開鎖費等,目的也是想增加市民擁車成本,期望達到控車的成效。「天鴿」襲澳,不少車輛遭水淹。財物受到損失,車主當然也值得同情。但是,用納稅人的血汗錢補貼水浸車車主購買新車,這樣一來有違控車的原意,二來有違特區政府應該以善用公帑作為理財的原則。在本澳這個蕞爾小城,徒步就幾乎可到達澳門半島任何地方,車輛絕對不是必需品。車輛被水淹,究竟是購買新車或是放棄駕車,車主都要自己決定和負責。特區政府絕不能再有如黃大仙般有求必應,而公帑的花費亦必定要用在刀刃上。
    九年以來 治水做了什麼
    著名古人大禹為了治理水患,三過家門而不入,幾經艱辛,治水成功,成為了民眾心目中的大英雄。來到二十一世紀的澳門,治理水浸卻是政府懸而未決的難題,今次颱風引發的海水倒灌,導致傷亡枕藉,更將政府的顢頇無能表露無遺,惹來滔滔民憤。特區政府表現出一副非常重視今次風災的樣子,既大灑公帑、制定應對颱風的短中長措施、又立即奔赴內地商討建設擋潮閘事宜,無非為了掩蓋其長期忽視低窪地區水浸的責任。二零零八年黑格比襲澳,沿岸地區出現嚴重水浸,商戶損失慘重。事隔九年,天鴿襲澳,同樣導致嚴重水浸,但這次沒上次幸運,不僅商戶血本無歸,更損失了十條寶貴的性命。九年以來,特區政府在防治水患方面,究竟做了些什麼?為什麼不防患於未然,而偏偏要等到釀成悲劇後才亡羊補牢呢?九年又九年,特區政府確實蹉跎了不少歲月。早前當局表示二零一九年於內港興建擋潮閘,以解決水浸問題。但官員行事拖沓,實際情況如何,市民只能聽其言而觀其行!
                      *雲迪*
昔日新聞
May
January
February
March
April
May
June
July
August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
2025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2031
2032
2033
2034
2035
2036
2037
2038
2039
2040
2041
2042
2043
2044
2045
2046
2047
2048
2049
2050
SunMonTueWedThuFriSat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00:00
01:00
02:00
03:00
04:00
05:00
06:00
07:00
08:00
0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