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季生產總值198783億元增6.8%




【香港中通社4月17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解理)中國國家統計局17日發佈數據,經初步核算,2018年一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19878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8%。
據報道,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按可比價格計算,中國2018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長6.8%,經濟增速與去年第四季度持平,首季實現良好開局。分季度來看,中國GDP已連續11個季度運行在6.7%—6.9%區間,保持中高速增長。
交通銀行首席宏觀分析師唐建偉對香港中通社記者指出,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經濟結構繼續改善,新動能快速成長。
唐建偉介紹說:“值得人們關注的是,今年一季度,全國居民實際可支配收入增速再次低於GDP,居民收入增長持續跑贏GDP既是經濟高質量增長的要求也是其結果。”他解釋說,沒跑贏GDP主要原因是物價,去年一季度物價的漲幅只有1.4%,今年漲幅達到2.1%,對當期居民收入實際增速產生了一些影響。
唐建偉預計,在今年中國個稅改革及養老改革持續推進的背景下,後續居民收入增長有望再次跑贏GDP。他指出,如今,就業面在不斷地擴大,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持續發力,收入分配制度不斷完善,同時國家高度重視居民收入增長,一系列政策效益積極釋放。
此外,近期中美經貿摩擦仍在持續,引發各界關注。對於兩國經貿摩擦是否會從實質上波及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邢志宏17日說:“這難不倒中國經濟。”
邢志宏介紹,貿易摩擦改變不了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中國經濟韌性好,調整適應能力強。同時,中國是個大國,從發展空間、產業體系、宏觀調控的空間等方面來看,都有很大的迴旋餘地。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張茉楠則表示,美國單邊掄起“貿易大棒”,不由得讓人覺得特朗普是“活在上個世紀的總統”。
不過,唐建偉提示:“既然數據顯示中國內需穩定,那麼未來經濟運行則需關注外部衝擊。”他指出,中美之間如果爆發全面貿易戰,且日本、歐洲等經濟體也參與進來,可能會對全球經濟復甦產生負面衝擊,導致中國出口回升的勢頭受阻,進而影響中國經濟增速。
唐建偉進一步表示,除開中美經貿摩擦,還要關注地緣政治變化可能對原油價格的衝擊。西方與俄羅斯角力導致敘利亞局勢持續動蕩,中東局勢不穩對國際油價造成衝擊,目前國際油價持續創出近期新高,可能對中國帶來輸入性通脹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