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0年10月09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落實保障本地人就業還職於民
    任何事情,總是易放難收,最典型的莫過於輸入外勞。當經濟好景,特區政府聲稱為了補充本地人力資源不足,非要大量輸入外僱不可;但當經濟不景,連本地人也失業之時,外僱仍然不用退場,繼續可以大模廝樣地上班收取薪酬。「輸入」總是易如反掌,「退場」卻似乎難如登天。坦白說,要真正保障本地人就業權益,絕非推出什麼帶津培訓、大學畢業生實習工作計劃,而是辭退外僱還職於民。
    新冠蔓延 全球經濟衰退
    二零二零年,可謂是完全不按章出牌的一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從武漢市爆發,其後疫情擴散速度如水銀瀉地般,從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到南美洲迅速蔓延,全球幾乎無一地方能夠倖免。地球停擺,本地經濟陷入深度衰退,訪澳旅客插水式下跌,博彩收入慘不忍睹,GDP出現大幅倒退,反正近月本澳經濟數據出現「滿缸紅」。在此消彼長的關係下,本地居民失業人數則穩步上揚,減薪、放無薪假等半失業狀態的市民更多不勝數,就業市場頗為疲弱。但在本地居民大喊救命的同時,大批拿著「藍卡」的外僱依舊工照返薪水照領,拿著「身分證」的本地居民反而淪為後備,待在家裏等「消息」。
    外勞大軍 影響澳人就業
    無可否認,自賭權開放,澳門經歷了逾十年的高速發展,取得了甚為矚目的成績。要運作這座首屈一指的賭城,確實需要大批人手,本地人資亦難以滿足,因此,近年特區政府為各行各業大刀闊斧輸入外僱,以緩解人力資源不足。然而,據勞工局的統計數字顯示,在經濟如此低迷的情況下,仍有十八萬的外勞大軍在本澳工作,人數不可謂不龐大。官員口口聲聲表示「保障本地僱員優先就業」,但就一直無視外勞搶本地人飯碗的問題,這彷如男人向情婦說「愛你愛到死去活來」,但就是不肯離婚,繼續跟妻子大被同眠。可見特區政府那句「本地人優先」根本是廢話,甚至比粗言穢語更難聽!
    美化外僱 強調重大貢獻
    近年外僱充斥各行各業,嚴重衝擊著本地人的就業權益,並進一步加深勞資雙方的矛盾。奈何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士過分美化輸入外僱的作用,一味強調外僱的「重大貢獻」,但又絕口不提外僱的負面影響。那些別有用心的人士包括某些高喊「為民發聲」的議員,想必大家還記得數年前,議員鄭安庭在立法會上公然大呻「現時出到四萬蚊都請唔到送貨司機」,激起全城熱議。議員理應負起為民發聲的責任,將本地居民利益放在最重要位置。奈何現時部分議員只懂「揩油水」、「搵着數」,更以一己之私利,背棄廣大市民的利益。疫情當下,本地經濟受到嚴重打擊,議員應該大力促請當局儘快讓外僱退場,好好保障本地人就業。然而由於不少議員自身也聘請外勞,他們當然不敢向政府提出辭退外勞。在不少中下階層生計捉襟見肘之際,絕大部分尊貴議員只懂向當局質詢如何融入大灣區小灣區、加強年青人愛國愛澳教育等等,對外勞搶本地人飯碗的問題卻隻字不提。經濟暢旺,議員希望當局為各行業輸入外勞;經濟低迷,議員對外僱退場問題卻緘口不言。筆者不奢望議員高風亮節、德高望重,但也絕不能陷本地打工仔於不義,將外勞神聖化。
    媒體外僱 能否客觀報導
    過分吹捧輸入外僱的效益的別有用心人士,還包括部分外僱泛濫的傳媒機構。眾所周知,媒體有影響輿論氛圍的作用。當傳媒機構負責人也樂於聘請大量外勞,那麼傳媒機構的報導焦點一定不會放在本地僱員失業、減薪的苦況上,而是一味宣傳外僱對社會的作用。久而久之,在此類媒體的大肆喧染下,各行各業聘用外僱就彷彿變得理所當然,本地人的就業權益反而得不到重視。早前有報導指出,今年不少應屆新聞系畢業生都找不到對口專業的工作,感到十分徬徨。老實說,本地媒體應該以本地居民的利益作為依歸,所以最理想是聘請本地人去報導,尤其是在疫情下,如果媒體只聚焦外勞的處境,本地僱員的慘況又可透過什麼去表達呢!?傳媒業可算是最適合聘用本地人的行業,因此當局應有序辭退傳媒業的外僱,還本地新聞系畢業生一個工作機會。
    外僱可上班 澳人要放假 
    部分議員和傳媒機構不孚眾望,實在令市民感到失望,但最令市民感到失望的是特區政府。新冠肺炎疫情突襲,導致全城人心惶惶,幸好政府抗疫有方,社會有序恢復正常。特區政府在抗疫方面的表現也值得點讚的,但在保障本地人就業方面就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疫情下,本地人放無薪假外勞有工返的情況極為普遍,特別是自內地外勞進入本澳無需隔離的措施實施後,部分企業為了騰出上班時間予內地外勞,縮短本地僱員的上班時間,變相令他們放更多無薪假。過去不少人拿著澳門居民身分證,怎樣也會感到有一點點自豪,但在百業蕭條下,竟發覺原來澳門身分證也敵不過藍卡!現在外勞不僅可以上班,閒時還可以當水客,確實比待在家裏等消息「食穀種」的本地打工仔好千萬倍。
    外僱雖泛濫 親疏亦有別
    近月外勞數目減少了一萬數千人,當局就敲鑼打鼓地對外宣稱「現時外勞數目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彷彿這是特區政府的功勞般。老實說,雖然近月外僱數量有所減少,但這絕非是當局主動要求外僱退場的結果,正如某勞工界議員所言﹕「大部分外僱退場原因是源於職位減少,例如有商戶結業而導致外僱退場,屬於自然退場情況」。對於外僱退場,當局從不主動出擊,一直處於極為被動和消極的狀態。所謂的外僱退場機制,可謂已經完全失效。對於輸入外勞,近年特區政府「門戶大開」,各行各業外勞泛濫,早已惹來不滿。但最離譜的是,當局連輸入外勞也要親疏有別。現時有些企業八、九成的僱員都是外勞,但有些企業聘請外勞卻困難重重,若然這不是親疏有別,也可能是涉及利益輸送。近年技術移民、投資移民人數不少,某程度上也是因為有貿促局官員在背後收取了利益所導致;外勞充斥各行各業,這又是否涉及利益輸送呢?對於當局亂批外勞配額,廉署應該要認真調查一下,看看外勞數量過多的企業背後,是否有官員撐腰做保護傘。
    保障就業 落實外僱退場
    任何事情總是易放難收,以福利政策為例,今年現金分享一萬元,明年加碼至一萬五千元,市民當然笑逐顏開,皆大歡喜。但當有天現金分享從一萬元減少至五千元,市民不起哄才怪。這跟輸入外勞一樣,從十萬外勞變成二十萬外勞的過程是很容易的,但當從二十萬外勞縮減至十萬外勞的過程卻是困難的。如何處理輸入外僱問題,不但關乎本地僱員的福祉,亦是特區政府威信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儘管削減外勞的過程會遇到困難,但可以預見未來兩、三年本澳經濟是不容樂觀的,故有序辭退部分外僱(特別是文職崗位) 是有必要性。勞工局官員,你們真的要好好顧及看著外僱上班但自己卻失業的本地居民的感受。說一萬句「保障本地人就業」,倒不如認真落實外僱退場!                       *雲迪*
昔日新聞
May
January
February
March
April
May
June
July
August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
2025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2031
2032
2033
2034
2035
2036
2037
2038
2039
2040
2041
2042
2043
2044
2045
2046
2047
2048
2049
2050
SunMonTueWedThuFriSat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00:00
01:00
02:00
03:00
04:00
05:00
06:00
07:00
08:00
0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