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天氣增文遺安裝避雷設施有急切性
學會建議安裝專屬防護裝置


【特訊】文化局正研究在大三巴增設避雷系統,有學會認為,近年極端天氣較頻繁,加設避雷系統具有迫切性,並建議當局對文物建築安裝專屬的防護裝置。亦有文化遺產委員會委員認為,安裝避雷裝置對文物建築保護起到積極作用,建議政府以先進科技減低文物建築受到天然災害的影響。
六月中旬,受到雷電側向撃中,導致大三巴牌坊有小石塊掉落。早前文化局透露,正研究在大三巴增設避雷系統,當中需要考慮地理環境、文物建築價值和裝設的地點等,亦會諮詢國家文物局的意見。
工程師學會理事長賴健榮表示,內地要求歷史文物保護建築需有效安裝避雷設施,近年極端天氣增加,澳門歷史文遺城區有安裝避雷設施的急切需要。
他表示,避雷設施可分為主動式和被動式,其中主動式是在單點建築物上安裝一支避雷針,亦可另覓周邊較高點,或另建塔安裝,主動式避雷針保護半徑可覆蓋大三巴牌坊;而被動式避雷針安裝數量則不只一支,視乎建築物規模。
賴健榮又稱,在安裝避雷裝置時,應考慮相關的裝置會否影響建築的結構,建議針對文物建築的特性,安裝專屬的防護裝置。賴健榮表示:「可考慮安裝一些外加設備時需考量其外觀性是否安全以及與建築結構,因為任何材料對建築物都有一定影響,可能會有腐蝕或滲出一些鏽水,如果考慮直接在一個建築物上安裝避雷針,尤其是對文化建築上,這些因素亦要好好考量。」
文化遺產委員會委員蕭志泳認為,安裝避雷裝置對文物建築保護起積極作用,建議政府綜合及全面地研究,以先進科技減低文物建築受天然災害影響。蕭志泳:「技術方面會有較為先進科技,能夠有效幫助日後特別是避免雷撃或維護,綜合考量研究設計、施工及施工前準備及日後維修保養等,需要全面計劃落實執行。」
蕭志泳又表示,本澳對文物建築有不定期的檢測數據,是保養修復的重要指標,具參考價值。至於避雷系統未來是否逐步拓展至其他文物建築則需切合實際情況,包括文物重要性、周邊環境等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