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洲都市化整治計劃出台
中途倉土地轉公用設施


【特訊】新一份青洲都市化整治計劃出台,整治計劃區域內共規劃四十四幅地段,總用地面積為二十三萬八千八百平方米,居住用地二十六幅,佔比百分之二十一點六八,區內北部將新增康體及市政設施、南部設置商業、文化及康體等設施,成為區內活力文化節點;土地工務局副局長麥達堯形容,相較之前的規劃已優化,整個規劃令居住環境變好許多,令興建的建築物高度降低,搬走厭惡性設施,包括中途倉。
工務局向城規會介紹新一份青洲都市化整治計劃。整治計劃區域內共規劃四十四幅地段,總用地面積為二十三萬八千八百平方米,居住用地二十六幅,佔比百分之二十一點六八,區內北部將新增康體及市政設施、南部設置商業、文化及康體等設施,成為區內活力文化節點。而總建築面積約六十一萬一千七百八十平方米,較二零一零年原有規劃下降百分之四十一,參考城市設計研究方案,裙樓主要功能為商業辦公,塔樓主要功能為住宅。
而規劃居住人口由二點七萬人調低至一點三萬人。規劃落實筷子基北灣望向青洲山形成的核心視廊範圍,視廊寬度約為八十米,並可以看到完整的青洲避靜院建築;在核心視廊內,樓宇最大許可海拔高度依次為十五米、十三米、十一米。而青洲山南側受視域影響的各地段最大許可高度呈現北高南低階梯狀分佈,海拔高度介乎十八米至 二十七米。青洲山約 四萬平方米用地劃定為生態保育核心區。
土地工務局副局長麥達堯形容,相較之前的規劃已優化,指出規劃是承接上位規劃令青洲山保育面積增大2倍多、綠化面積增加、人口密度降低,整個規劃令居住環境變好許多,減少居住人口後,預留用地在公用設施,改善公共空間,因此今次提出青洲山視廊,令興建的建築物高度降低,搬走厭惡性設施,包括中途倉等。
新一份青洲都市化整治計劃出台,其中重新規劃青洲山南側至濱海岸線區域,助力「1+4」經濟多元發展,未來形成區域文化活力節點;規劃提出整合跨境工業區外工業用地,增加區內商業及旅遊娛樂用地供應;當中規劃基礎設施總用地面積約五千一百五十一平方米,分別為自來水廠用地及新增變電站。中途倉未來將遷移,用地會轉作公用設施;疏濬碼頭未來將調整至跨境工業區南側。
土地工務局副局長麥達堯表示,在人工島興建的中途倉已竣工,具體搬遷時間需視乎有關部門安排,至於規劃提出搬遷屠房是願景,暫時仍會繼續使用,長遠規劃方向希望搬遷後,用地變成海岸活力的節點。
規劃同時增加公共設施、綠地及公共開放空間區,優化區內道路系統及慢行空間;在參考過往研究成果,合理調整地段界線,提供適當誘因,推動區內開發建設。
當局表示,現時青洲山周邊環境較混亂,有較多未發展用地,目前存在土地權屬多樣,用地零碎且不規則等問題。基於城市總體規劃已生效,配合土地法、文遺法相關要求,對現有小區規劃研究檢視和更新,以回應青洲居民對區內發展意見及期望。
另外,土地工務局表示,新修訂的青洲都市化整治計劃是按照北區-1詳細規劃去做,屬北區-1其中一部分,爭取明年(二零二五年)可公開諮詢北區-1詳細規劃,屆時青洲規劃亦會包含在內。
工務局局長黎永亮稱,雖然北區-1詳細規劃仍未出台,但現時向社會公開新修訂的青洲都市化整治計劃,因此當局會參考新修訂的計劃發出規劃條件圖。副局長麥達堯稱,青洲整治計劃是發展意向,現階段公眾仍可提出意見,並強調每份規劃條件圖草案亦會公示和在城規會討論。
特區公報刊登運輸工務司司長批示,修改氹仔鄰近七潭公路的葡京花園一幅一萬五千四百三十一平方米的租賃批地,承批公司已聲明捨棄四幅合共一點二萬平方米地塊,土地重整後兩幅地塊合共為三千零一十九平方米,分別可興建 十六幢及六幢樓宇,設有停車場及專用花園的別墅。
城規會昨日討論涉及葡京花園多個地段土地的規劃條件圖草案,黎永亮稱,發展商只能在已有爛尾樓的地方重建,強調未來開展工程不會涉及山體開挖和影響小潭山步行徑。相關草案建議其中的一幅地段樓宇限高海拔八十一點五米。城市規劃廳廳長梁耀鴻稱,有關限高主要參考小潭山步行徑高度訂定,避免影響郊野景觀,另一幅地段由於較貼近步行徑而限高在二十點五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