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研「盾構隧道」將輕軌延至青茂
工程師指需持續監測沉降


【特訊】公共建設局表示,正研究輕軌東線西延至青茂口岸段盾構隧道工程的可行性,並持續與市政署緊密協調盾構隧道的路線。工程師學會監事長蕭志泳表示,盾構工程技術相對成熟,相信工程對整體交通和周邊影響較低,並希望政府盡早公布更多詳細內容及安排。
市政署經徵詢公共建設局意見,回覆議員李良汪書面質詢時稱,考慮到輕軌東線西延至青茂口岸段盾構隧道,須經過關閘廣場及多個重要基建設施,沿線地質複雜、技術難度較高,當局正就工程可行性、盾構隧道項目技術和工程預算等進行分析,並持續與市政署緊密協調盾構隧道的路線,而根據可行性研究路線方案,採用地下盾構隧道方式穿越孫中山市政公園,將不會對公園設施造成影響,而需在公園內設置疏散口,將徵求文化局意見,確保各項周邊建設工程符合整體佈局考慮。
工程師學會監事長蕭志泳表示,盾構工程技術在全世界範圍已使用數十年,澳門亦非第一次進行,技術相對成熟,蕭志泳稱,輕軌東線西延工程規模較大,需要做好前期地質相關數據收集,並於施工期間持續監測會否有沉降問題及對周邊建築物造成影響,確保「萬無一失」。
蕭志泳指出,這個盾構工程不影響路面的使用,包括行人、交通方面。之前亦都有類似的工程,在新口岸亦都有較小型的盾構工程施工,效果非常良好,對周邊環境或者道路方面都沒有明顯影響。
蕭志泳亦表示,屆時臨時設置的施工出入口及新建輕軌正式出入口或會輕微改變居民步行路線,但對盾構隧道所穿越路線上設施的使用影響甚微。而工程期間居民會否有「震感」,則視乎勘探地質結果。
北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委員陳茵茵表示,工程沿線涉及出入境口岸及公園附近等人流、車流較多的路段,影響範圍較大,她建議有關當局應盡早做好受影響路段的工程宣傳,讓市民及旅客提前做好出行規劃。
陳茵茵稱,將受影響路段,以一些拍攝的畫面向居民講解清楚,始終一些文字上,街道或繪畫的展示,可能對一些居民來說未必能清晰了解。陳茵茵又建議在路面增加標識,說明工程進度和內容,提醒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