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全澳獨居長者及雙老家庭
政府將展大規模普查


【特訊】本澳進入老齡化社會,有議員關注長者的養老問題,社會文化司司長柯嵐表示,社會工作局準備聯同社服機構開展大規模普查活動,對象面向全澳獨居長者及雙老家庭,希望掌握全面情況及數據,同時需有中長期的規劃共同配合應對。
立法會口頭質詢大會上,有議員關注本澳長者跨境養老的福利問題,社會文化司司長柯嵐表示,為落實有關粵港澳大灣區的國家政策,方便澳門居民融入大灣區生活,特區政府由二零一九年七月起推出《居住於內地的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醫療保險津貼計劃》(下稱:津貼計劃),補貼符合資格的澳門居民參加內地基本醫療保險的費用,現時津貼計劃範圍已擴展至大灣區內地九市,有助居民融入大灣區生活。據資料顯示,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約四萬七千人加入大灣區內地九市的醫保,累計超過一萬三千人獲批醫保津貼,佔整體參保居民的百份之二十九,金額超過一千七百萬澳門元。基於津貼計劃旨在協助澳門居民融入大灣區生活,現時津貼計劃範圍已覆蓋至大灣區內地九市,未來將配合國家政策,以及澳門居民在內地生活的實際情況,適時再作研究擴展津貼計劃的適用範圍。
柯嵐又表示,特區政府一直關注體弱長者及其家庭的照顧及支援需要,透過支持民間機構為他們提供各類型的家居照顧、日間護理、院舍照護及照顧者支援等服務,強化對家庭與社區支援的服務,落實“家庭照顧,原居安老”的政策方針。同時,透過各項可攜性福利和津貼措施,支持選擇返回內地生活的本澳長者實現跨境養老。據了解,現時在內地生活的本澳長者大多居於社區,缺乏居家生活自理能力而需要入住院舍的人數不多。然而,由於需要入住院舍的長者主要是缺乏居家生活自理能力,選擇跨境入住院舍,無論長者及其家人均有各種各樣的顧慮,尤其在家屬探望和醫療保障等方面。
為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和推動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發展,特區政府除了在本澳透過增建或擴建方式,增加各類服務的供應外,亦透過與本澳社會服務團體合作,以先行先試的方式,在橫琴“澳門新街坊”項目設立家庭社區服務中心和長者服務中心,為居住於橫琴的本澳居民和長者提供支援。特區政府將適時評估和總結有關中心的實踐經驗,探索在內地開辦長者服務設施的適當模式,並將有關模式逐步拓展至大灣區內的其他地區。
柯嵐指出,本澳老齡化社會情況嚴重,社會工作局準備聯同社服機構開展大規模普查活動,對象面向全澳獨居長者及雙老家庭,希望掌握全面情況及數據,同時需有中長期的規劃共同配合應對。柯嵐稱,了解到部分長者願意跨境養老,亦有部分留澳長者面對宿位不足情況,在土地供應及社會需要情況下,政府可研究提供土地讓有意願的機構興建私人養老設施,強調政府願意共同解決好問題。
社工局局長韓衛補充稱,目前本澳有二千七百個長者宿位,新城A區亦會增加共一千一百個宿位。現時所有受資助長者院舍財務情況基本健全,不少單位仍有盈餘,可聘請更多額外服務人員及應用智能科技。
至於有議員關注長者看護院舍的輪候時間過長,柯嵐稱,會按情況考慮提供土地給有意願的機構興建養老設施。柯嵐又稱,其實在土地供應和有社會需要的情況下,我們是可以研究提供土地出去給有意願的機構興建一些私人的養老設施,這個我們是願意研究的,共同解決好這個問題 。
另外,亦有議員關注本澳醫療人員實習名額問題,柯嵐稱預計,今至二零二七年間總共會有超過六百名的醫療專業畢業生,參考過往三屆的實習情況,經協調後公營醫療機構,預計可提供超過八百個實習名額,相信可以滿足最後進入實習人數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