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康妮分享如何推動銀齡數字教育

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老年人的教育與終身學習逐漸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近日,在全球銀齡教育峰會(Global Senior Education Summit)上,來自世界各地的教育專家、學者及政策制定者齊聚一堂,探討數字時代下如何推動銀齡教育,讓老年人能夠融入快速變化的數字化世界。作為本次峰會的亮點之一,澳門知名教育家陳康妮受邀發表主題演講,深入淺出地分享了澳門在推動銀齡數字教育方面的實踐經驗與未來展望。
數據顯示,全球老年人口比例不斷攀升,65歲及以上人口預計到2050年將達到全球總人口的16%。這一現象使得如何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社會參與,成為各國面臨的重大議題。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已深刻影響社會的方方面面。然而,數字技術的普及並未惠及所有年齡層,尤其是老年人群體,由於缺乏相關技能,他們在數字化時代面臨著“數字鴻溝”的挑戰。陳康妮指出:“教育是縮小老年人數字鴻溝的關鍵。數字教育不僅是技術訓練,更是一種賦能,幫助老年人重新融入社會,參與家庭和社區活動,並提升他們的幸福感和自信心。”
澳門銀齡數字教育實踐經驗
陳康妮以澳門為例,介紹了當地如何因地制宜地推動銀齡數字教育,並總結出幾個關鍵策略:
《1. 政府與社會的合作推動》澳門特區政府近年來高度重視老年人教育,通過與非營利組織、學術機構及企業合作,共同推動銀齡數字教育的發展。例如,澳門教育暨青年發展局(DSEDJ)推出了一系列針對老年人的免費數字課程,涵蓋智能手機使用、社交媒體基礎、網上購物安全等實用技能。同時,政府還提供補貼,鼓勵社區中心和長者活動中心引入更多數字教育資源。
《2. 設計貼近需求的課程內容》老年人的學習需求和方式與年輕人不同,我們需要設計更貼近他們日常生活的課程。”陳康妮強調,澳門的銀齡數字教育課程注重實用性和趣味性。例如,針對老年人普遍關心的健康問題,課程教導他們如何使用健康管理App或網上醫療服務;針對家庭聯繫,則教授如何使用視頻通話軟件與子女、孫輩保持聯繫。這些課程不僅讓老年人掌握了實用技能,還增強了他們與家庭及社會的連結。
《3. 建立“銀齡數字志願者”計劃》為了促進老年人之間的互助學習,澳門推出了“銀齡數字志願者”計劃,招募有數字技能的老年人擔任志願者,幫助其他長者學習數字技術。陳康妮認為,這種“以老幫老”的模式不僅能降低學習的心理壓力,還能增強老年人的社會參與感和自信心。
《4. 創新教學模式與技術應用》陳康妮還提到,澳門的一些數字教育課程採用了混合式學習模式,結合線上與線下教學,滿足不同學習偏好的老年人需求。此外,虛擬實境(VR)、增強現實(AR)等技術也逐漸被引入銀齡教育領域,為老年人提供身臨其境的學習體驗。例如,有課程利用VR技術模擬銀行業務操作,幫助老年人熟悉自助終端的使用流程。
數字教育對澳門老年人影響
陳康妮分享了一些真實案例,展示了數字教育為澳門老年人生活帶來的積極改變。一位參與數字課程的70歲老人表示:“以前我連智能手機都不會用,總覺得自己跟不上時代。但現在,我可以用手機和外地的兒女視頻聊天,還學會了網上購物,生活變得方便了很多。”根據澳門教育暨青年發展局的調查數據,自銀齡數字教育計劃實施以來,澳門老年人的數字技能普及率提高了30%,許多老年人表示參與相關課程後,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都有了明顯提升。
陳康妮在總結時表示,銀齡數字教育的推動不僅是提升老年人技能的教育工程,更是建設包容性社會的重要一步。“在數字時代,教育不應該有年齡的界限。我們希望通過不斷的努力,讓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受到數字技術帶來的便利和樂趣,實現真正的終身學習。”她還呼籲國際社會加強合作,共享經驗與資源,推動銀齡教育的全球化發展。未來,澳門將繼續深化數字教育,探索更多創新模式,為老年人創造更加美好的數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