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的士業現狀與未來發展方向
引言:
有立法議員在立法會上公開指出:現時的士整體服務上有較大的改善空間,而手機“叫車”程式可以是改善的士服務一個很好的平台。它不但可以方便乘客容易享用的士服務,更可以透過程式評分,為的士司機打造個人品牌,增加生意收入。認為不能因為社會上有人對“叫車”程式有需求,而把一眾敬業樂業的司機和車主,都捆綁到社會對立的刀鋒上,業界也不應閉門造車,選擇逃避科技應用和行業革新。因此希望有關當局,除了依法監管的士服務,亦應認真檢討社會對新型“叫車”服務存在需求,以開明的態度聆聽居民的訴求,與業界全面作出有建設的溝通,務實制訂改善的士、以至各項公共交通服務的可行方案,如研究引入導航、電子收費系統、手機“叫車”等技術,既讓當局和社會能科學透明地監管行業運作,又為業界提供一個良性競爭環境,長遠全面為社會提供與時俱進的優質服務。
一‧澳門的士業的定位,已發生本質上的變化‧
回歸前,澳門的士澳葡政府定位為生活上的奢侈品;回歸後,特區政府定位為生活上的必需品。的士既然被列為公共交通的一部份,理所當然成為居民生活上的必需品,其服務消費定置於絕大多數居民可接受能力的範圍內,的士服務收費自然也不會例外。這一理論,正是解釋了回歸後的士收費的調整,為何遠遠跟不上經營成本上升和通脹的加幅。基於的士服務本質的改變,整體工資收入比不上其他行業,引發業界積集一些怨言,還是可以理解的。
二‧澳門人口和車輛密度、交通擠塞冠全球‧
澳門特別行政區,分別由澳門、氹仔和路環三個島組成,土地總面積截至目前只有30.4平方公里;現有常駐固定居民約為65萬人,外僱勞工接近19萬人,每年訪澳遊客不少於三千萬人。
目前澳門的道路網,連三座大橋計算在內,可行車道路總長只有427公里;車輛數量截至目前計算,汽車12萬多輛,摩托車13萬多輛,在道路上行駛的機動車高達25萬多輛。人口和車輛密度位列世界之冠,可謂名副其實、更別說道路工程遍地開花了。所以,本澳的士司機飽受塞車之苦可見一斑。
交通擠塞既然是不爭的事實,的士營運就定必受到影響;載客率下降,司機的收入自然減少。倘若進入舊區遇上塞車,時間一長,乘客落車、剩下司機繼續塞車,有苦自己知。誰會體諒?的士司機都要養家糊口,每天上班已經背着沉重的負擔﹝車租、燃油、保險、車輛維修、道路上的營運風險﹞。因此,怎可強求的士司機進入舊區營運呢?造成今天交通問題的惡果,當局交通管理不善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其惡果却要司機去面對和承受,的士業界備受當局、社會公眾的嚴苛責駡,那就有欠公允。
三‧的士調整服務費跟不上物價通漲‧
我們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裡,本澳所有物資都依賴進口供應,在市場經濟的主導下,物價通漲已成常態。政府縱然想方設法平抑物價,但始終有心無力,杯水車薪。每當經濟環境變動或社會動盪,的士行業必定首當其衝。長期以來,本澳的士經營者一直都處於高成本、低收費,高通漲、低收入的環境中,從業員營營役役艱苦地營運着。行外人士又知多少呢?
我們試從回歸前後,計算的士的營運消費和收入作比較談起,也許有助行外人士較清晰的理解。回歸前1998年10月,澳葡政府最後一次批准調整的士服務收費,起步價是10元;17年過去了,現時的士起步價為17元,增幅70%。98年10月柴油一公升4元多,現在是10元多,最高時14元多,平均升幅都在150%以上。的士車輛營運八年要套換新車,98年日產車輛價格約為九萬港元,現在車價接近30萬港幣,加幅都在200%以上;而車輛保養、零件及維修費用的升幅更高達3 - 4倍。此外,加上整體物價通漲平均升幅為3–4倍,樓價升幅高達20多倍。所有這些,都給的士經營者帶來生活上,經濟上的壓力。
由此可見,回歸後調整的士服務收費,遠遠追不上的士經營成本的增加、物價漲幅和生活指數上升。與此同時,的士經營者還要承擔着交通意外的極大風險,負有高昂的賠償責任;年前,有一宗致命的交通意外,導致電單車駕駛者傷重不治,遭牽連的肇事司機和車主,月前被初級法院判處賠償身故受益人700多萬元的例證。由此證明的士經營者收入減少,生活質素下降,遠遜於回歸前是鐵一般的事實。近年,的士違規現象屢禁不止,當局一直表示嚴厲打擊,却成效不彰、且有不斷增加的趨勢。是否單憑重典嚴懲就可以解決問題呢?政府,社會公眾及的士業界都應否認真反思?
四‧Uber的出現,引發社會公眾、業界爭議
去年底,Uber宣佈登陸本澳,確實獲得不少市民的追捧和期待。但其招攬非客運車輛登記,提供客運服務的營運方式,確實牴觸本澳法律。嚴重衝擊的士業界的合法權益,遭到強烈堅決的反對,當局亦立即作出反應,宣佈其營運違法,執法部門迅速行動,依法對違法車輛作出檢控。受到業界的支持和讚揚。
2‧Uber作為一個公共運輸服務的電子網絡平台,確實是有其可取之處。結合電子收費系統,網上評分等一系列功能,既可讓乘客可以便捷、滿意地使用運輸服務,亦可為司機樹立個人品牌、增加收入。當局可考慮透過立法規範,將其引入的士業界使用,市民和業界都可以雙嬴,Uber的爭議自然結束、改善的士服務質素將事半功倍。
五‧傳統的士營商環境不公,處境困難、前景堪憂‧
回歸前650部舊牌私人的士,以及現在公開競投八年期的士,統稱為傳統的士。時至今天,傳統的士的營商環境仍受到不公平對待,處境困難、前景堪憂。
自賭權開放後,博企大批發財巴免費接載旅客;政府利用公帑,補貼數百部公共汽車接載乘客;白牌車非法營運,當局打擊乏力。由此引致交通混亂,道路工程遍地開花,基建工程曠日持久。擠塞的道路環境,覆雜的交通狀況、陷的士業界於慘澹經營境地。去年底,政府投放公開競投一百個特別電召的士牌照,除實施零牌價外,更以公帑補貼購置的士用車,還可以允許收取乘客附加費。反之,傳統的士就鮮有獲得政府資助補貼;法定公眾假期,各行各業都享有勞動保護法保障,獲取三倍工資待遇;的士司機則依然故我,被排擠在勞動保護法之外。在本澳特殊環境下,颱風來臨的季節,十號風球下仍需要有的士服務市民。公務員候營都有補水,的士司機冒着危險服務市民,從來却沒有得到當局的正視和關注,於法於理有欠公允。
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經營傳統的士的前景仍然暗淡。近年,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都有放緩跡象,國內經濟深化改革、打腐倡廉持續,內地訪澳豪客明顯減少,博企收益不斷下滑。導致本澳經濟衰退,消費力疲弱;大量的發財巴、公共汽車穿梭往來,接載乘客間接或直接削弱了的士客源。綜上所述,業界的困境絕對不會在短期有所改善。可是政府正式公佈,決定於今年即將開投250個八年期的士牌照,仍然採用價高者得的方式投標。這一決定,將進一步加劇人資緊張,給的士行業帶來沉重的打擊,雪上加霜而已。
六‧政府改革的士服務政策,發展方向仍然把持不定‧
“實事求是,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解決改革的士服務的問題,當然要參考借鑒世界各地的先進經驗,但不宜生搬硬套,需要因地制宜。關於的士服務的問題,環顧全球各國都在改革中,本澳又豈能獨善其身呢?政府曾多次提出,改革的士服務政策方向,由現行牌照公開競投,逐步轉變為去投資化的策略,藉以改革現有的士的營運弊端,重建本澳旅遊城市的良好形象。可惜,行將開投的250個八年期的士牌照,仍然是以價高者得的方式公開競投,實在令人疑惑和費解?無所適從。
澳門的士業聯合會本
權益部 袁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