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19年11月02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中外戲劇人烏鎮談契呵夫 
    【中新社烏鎮10月26日電】(中新社記者 高凱)演出時長達到270分鐘的《三姊妹》25日深夜于烏鎮大劇院落幕,同時也宣告第九屆烏鎮戲劇節的全面啟幕。
    《三姊妹》是契呵夫受他在沃斯克列先斯克的生活經歷所啟發而創作的,自發表以來,已成為世界劇壇常演不衰的經典劇目,引得無數藝術家以自己的方式不斷地重釋和致敬。
    此次作為烏鎮戲劇節開幕大戲的《三姊妹》來自俄羅斯著名導演尤里·布圖索夫攜蘇維埃榜樣劇院的創作,布圖索夫是所謂詩意化聯想式導演手法的代表人物,此番詮釋契呵夫經典之作,他延續自我,即強調以旋律和節奏的發展而非真實性來推動戲劇節奏。
    26日,烏鎮戲劇節常設活動“小鎮對話”的首場便圍繞契呵夫的作品展開,知名編劇劉恒、戲劇導演賴聲川、尤里·布圖索夫于小鎮對話期間談及各自對契呵夫的理解和戲劇理想。
    對於此次對《三姊妹》的當代化詮釋以及全新的解構呈現,布圖索夫表示,契呵夫的戲劇是叛逆的,他不再關注所謂的劇情發展和高潮,不設置矛盾衝突,“我認為,理解契呵夫,不應太多拘泥于內容的展示。”
    布圖索夫認為,契呵夫的作品自身有著強大的生命力,“我不喜歡把他局限在俄羅斯作家,他講述的東西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他看到了人性中的可悲,生活中的痛苦和無奈,這對所有人都是相似的。契呵夫曾經在信中說,很多時候我們把兩個問題弄反了,藝術應該做的不是去解決問題,給出答案,而是提出生活中的問題。”
    劉恒指出,戲劇一直處在發展變化中,“有種概括說,希臘戲劇表現人與神的對話,莎士比亞表現人與人的對話,而在契呵夫那裡,我認為他開始了我們作為人與自身所處的環境的對話,他的作品呈現出了這其中的衝突與無奈。”
    “排《海鷗》的時候我祗是將它本土化了,別的沒敢動,因為我們中國觀眾對於契呵夫沒有那麼熟悉,我要做的,是讓大家先認識他的這部作品。”曾將契呵夫另一部作品《海鷗》呈現于舞台的賴聲川直言,對於經典如何解讀或應當視具體情況而論,“契呵夫的作品有著很強的生命力,它拋掉了很多戲劇化的成分,轉而講述生活,這生命力正來自于每個人對於生活的感受。真正理解它以後,你會發現無論怎樣呈現,觀眾都能感知到原作本身的力量和感染力。”
    創作過北京人藝現象級話劇《窩頭會館》的劉恒表示,“作為人,我們大家的喜怒哀樂是相似,痛苦是相似的,因為我們在死亡面前,在愛面前是平等的。正因為這樣,才會產生超越時間超越種族的偉大藝術作品。”
    “藝術創作者希望自己的生命通過藝術獲得不朽,就是要有這樣的作品,但前提是真的有足够的積累,足够的智慧才能去完成。我相信這是任何一名藝術工作者夢寐以求的。”劉恒說。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