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廣珠澳專家探討鼻咽癌治療


【特訊】為推動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聯合科研資助項目(FDCT– NSFC項目)的開展,鏡湖醫院、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暨南大學附屬珠海醫院於一月十三日聯合舉辦「基於群體學習的晚期鼻咽癌預後預測及治療方案推薦」項目啟動會,並邀請內地專家進行講座。
啟動會於當日下午3時於鏡湖醫院霍英東博士專科醫療大樓頂樓荷花廳舉行,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行政委員會委員鄭冠偉,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董迪教授,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唐林泉教授、暨南大学附属珠海醫院張潔教授,鏡湖醫院慈善會理事長劉永誠,副理事長、秘書長兼醫院院長吳培娟,副理事長吳在權、常務理事羅肖金、莫志偉、許樂敏、劉嘉蕊,鏡湖醫院副院長謝學斌、黎啟盛等出席,並為活動主持開幕式。
鼻咽癌(NPC)是最常見的源於鼻咽上皮的惡性腫瘤。亞洲是鼻咽癌的高發區域,全球有超過81%的鼻咽癌發生在亞洲東部和南部。我國南方地區也是鼻咽癌的高發區域,澳門每年新增個案接近七十例,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巨大的負擔。
「基於群體學習的晚期鼻咽癌預後預測及治療方案推薦」為2023年獲批的FDCT–NSFC項目,由上述四家單位共同申請,屬於國家重點研發計畫。該項目圍繞我國澳門和內地南方地區高發的鼻咽癌開展研究,整合了粵港澳大灣區的三家優勢臨床醫院和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形成一支醫工交叉、優勢互補、中青年結合的研究隊伍進行聯合攻關,創新影像病理組學和群體學習方法,研發一套輔助鼻咽癌患者進行預後預測和治療方案選擇的人工智能工具,為臨床醫生提供輔助決策支援,從而使澳門和內地的鼻咽癌患者能從中獲益。
鄭冠偉表示,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與國家自然科技基金多年緊密合作,在聯合資助、學術交流、人員互訪等方面皆取得可喜的成績,對推動澳門大健康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我們深信京廣珠澳會進一步加強合作,發揮各自的優勢,一同為國家的科技創新發展努力。
劉永誠指出,鼻咽癌是我國南方地區的高發腫瘤,澳門每年都有較多新增病例,導致嚴重的社會家庭負擔。為了積極應對當前挑戰,鏡湖醫院持續整合院內科研力量,聯合上述單位,投入前瞻研究,旨在利用最新的人工智能技術,研製鼻咽癌智能輔助決策系統,為澳門及內地患者服務。
項目負責人謝學斌表示,隨著大資料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影像組學和病理組學的概念應運而生,為鼻咽癌的預後預判提供了新的契機,為鼻咽癌患者的預後預測提供了新思路,可以以低成本、定量、高效的方式輔助醫生對鼻咽癌患者的臨床決策。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董迪教授表示,此次京廣珠澳聯動共研的鼻咽癌診療智能輔助系統,將有望在鼻咽癌治療領域起到重大的引領帶動作用,提升我國在鼻咽癌研究領域的綜合競爭力,助力搶佔鼻咽癌治療競爭的制高點。
活動邀請來自北京、廣州、珠海的人工智能、鼻咽癌診治的多位專家出席,四場講座圍繞鼻咽癌的診治前沿研究、影像智能系統等主題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