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總探討舊區水患防治
建議綜合措施提升內港防洪能力

【特訊】近年特區政府持續開展工作改善內港水患問題,有團體建議通過綜合措施提升內港防洪能力,並建議以近岸填海工程解決輕軌西線用地。
街總昨日在下環社區中心舉行共建特區齊獻策之「舊區水患何時休」民生座談會,探討根治內港水患和優化交通等問題。立法議員兼街總副理事長梁鴻細、城區發展促進會會長蕭頌銘、兩海坊會副理事長兼中區社諮會副召集人李仲言、下環坊會常務理事羅育霖出席主持。
梁鴻細表示,水患治理工程對區內交通構成影響,但以長遠目光出發,對澳門的公共交通系統整體優化才能更好解決居民所需。他建議在輕軌東線連通青茂口岸後,應規劃連接林茂塘、下環、媽閣甚至到舊大橋出口。正如候任特首岑浩輝早前提到會考慮興建西線,他認為可同步啟動相關工作,包括沿海一帶填海,加強協調。日後推動輕軌西線建設時,應通過綜合措施提升內港防洪能力,確保輕軌系統與防洪措施的協調和互補。
李仲言提議參考內地經驗建設內港堤圍方案,指出上海黃浦江外灘與澳門內港相似,黃浦江經歷水患後提圍修整多年,提升抗洪能力並增加多功能性。防洪牆促進生態管理,增加親水空間,融合海陸資源。他指出,內港作為舊城區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民生物資集散地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古蹟,文旅資源豐富,內港堤圍建設可借鑒黃浦江經驗,綜合發展防洪、航運、生態、景觀和旅遊等功能。
羅育森指出,當前部分道路封閉、行車路面收窄、交通改道以及巴士站臨時遷移等措施,影響大眾日常出行,導致通勤時間大幅增加。他建議有關部門在推進工程時,重視與市民的溝通,及時、準確發佈交通改道資訊,並提供更豐富的替代交通方案,減少工程對民生的負面影響。他又促請當局能提前完成工程,讓居民早日受惠。
魚欄職員石先生表示,特區政府正開展的內港南雨水泵站及下水道工程,影響商戶上落貨,希望能早日完工;另一魚欄負責人周先生稱,遇上水浸無法做生意,期望相關工程能解決水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