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玩手機冷落伴侶親子關係

【特訊】通訊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現今人人都「機不離手」,這樣會否影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調查顯示,37%受訪青少年表示曾因使用手機而與父母引起爭吵,亦有38%受訪家長曾試過沒收子女的智能產品。團體建議家庭成員間應及早協商手機的使用時限、說明使用原因,避免用更激烈的言語,或透過手機社交平台有進一步的爭吵。
昨日聖公會澳門社會服務處公佈「手機使用與家庭關係狀況調查」,向大眾分享當中的重要調查發現,並提倡負責任使用手機。據悉,團體透過便利抽樣和滾雪球的量性問卷方式,於去年五月至六月成功訪問三百四十五位十二至十七歲青少年、以及二百一十五位育有三歲以上子女的家長。
調查結果顯示,有46.3%受訪家長表示經常能與子女互相傾訴心事,亦有34%受訪家長表示透過手機向子女分享有趣事物,但經常留意子女網上社交動態及讚好貼文只有11.9%,有42.1%受訪青少年表示間中透過手機與父母互相分享有趣事物。在與伴侶面對面互動上,常常透過手機與伴侶分享有趣事物則有36.7%。
有關共處時使用手機的情況,各有37%、50.5%、24.9%受訪者表示自己會間中或經常與子女吃飯時、玩耍時、陪伴寫作業時使用手機。而有53.6%受訪青少年表示自己在和父母吃飯時,會間中或經常使用手機;而值得留意的是,有62.4%受訪家長表示自己和伴侶吃飯時,自己會間中或經常使用手機,而約51%家長覺得間中或經常感到在共處時,覺得自己的伴侶花更多時間在使用手機,多於花在自己身上。同時,有約29.7%受訪青少年感覺父母花很多時間在使用手機,多於花在他們身上。由此可見,如果這種被冷落的感覺持續,且長期沒有得到處理,家庭成員間也沒能正面提出溝通,日積月累的負面感受對伴侶關係以及親子關係不無影響。另外,約28.9%受訪家長表示曾因使用手機時間過長,而與子女爭吵;有38%曾試過沒收子女的智能產品(如手機或IPAD等)。而有約37%受訪青少年表示曾因使用手機時間,而與父母爭吵:而與父母出現爭吵後,有35.3%受訪青少年更會寧願專注用手機,也不想和父母聊天互動。聖公會建議家庭成員間應及早協商手機的使用時限、說明使用原因,增加溝通和了解,避免用更激烈的言語,或透過手機社交平台有進一步的爭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