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局年內落實實施核心素養

【特訊】教青局課程發展及評核處處長鄭錫杰表示,局方正檢視「基本學力要求」及「課程框架」,學校的資訊科技科將有四分一至三分一課時,教授人工智能或編程內容,基本學力要增加有關核心素養,今年落實並實施,同時陸續開展教師培訓。鄭錫杰認為是次修訂是為符合需要,加入未來發展必備的素養,不會造成學生太大壓力。
教青局課程發展及評核處處長鄭錫杰、科學館董事兼執行委員會委員余漢生、培正中學創新科技主任劉冠華出席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探討科普教育工作。鄭錫杰稱,配合「一加四」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局方從政策、課程教學、資源投入等多方面推動科普教育。
現正開展修訂「基本學力要求」及「課程框架」,目前規劃在小學、初中及高中資訊科技科,約四分一至三分一課時教授人工智能或編程內容,基力並同步增加人工智能及編程相關核心素養,預計今年落實並實施。教育基金也支援學校優化設施設備、課程開發及教師培訓,局方並已加強教師培訓,讓教師掌握更充分的教學準備。
對於增加人工智能及編程內容,會否壓縮其他課程、加大學生壓力,課程微調但不會大幅調整整體課時,只在原有的資訊科技科作適當調整,現時課框已予學校開設課程的彈性,較多科目只設課時下限,有空間因應學校特色開展校本課程。是次修訂是為符合需要,加入未來發展必備的素養,不會造成學生太大壓力。
余漢生表示,科學館是大灣區唯一獲得「雙基地」殊榮的科技場館,重視館校合作工作,利用科學館資源協助學校開展科普教育。去年推出「青年科技村」科創人才培養計劃,及早發掘和及時培養科技領域有特長的學生,聯動高校及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等,以培養科技領域人才。
他指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科學館去年更新了六個展廳,去年科學館入場人數六十六萬多人次,接近至一九年同期水平,其中發現本地居民入場率增至四成七、增加約百分之七,旅客約佔五成三。
劉冠華指出,教育基金支持學校教育設備優化及開展本校培訓等,同時不少課程也與科學館合作開展,館方並持續更新展館,前沿內容有利啟發學生。看到學生參加「青年科技村」計劃後,參訪生物工程、人工智能等不同企業,增加對科技學習的與趣,及早了解到自己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