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16年01月20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日本歌舞伎演員讚京劇美

    52歲的歌舞伎演員幸田秀莉終於把一直在影像裡欣賞的中國京劇給盼來了。從北海道到東京,13年的關注,20余張光盤的記憶,京劇成為她職業生涯中守望的幸福。
    2016年「文化中國·四海同春」藝術團日前在日本東京銀座演出,幸田秀莉是唯一身著和服出現在劇場的普通觀眾。雖然她的座位在最後一排,雖然京劇表演祗是其中一個片段,雖然她沒有系統學過中文,但她卻用四個漢字向中新社記者表達了自己的感受:「京劇,太美。」
    歌舞伎是日本的傳統藝術,被列為當地的國粹,迄今已有400多年曆史,京劇和歌舞伎被稱為「東方傳統藝術的姐妹花」。在日本歌舞伎不斷改革的進程中,中國的京劇一直是其學習的對象,從中汲取了許多精華。因此,初次觀看歌舞伎表演的中國觀眾常有熟悉的感覺。
「早先,日本歌舞伎表演藝術家每年都會邀請中國的京劇來日本交流,但大部分都在大城市,像我這樣的小演員難有機會看到。」從藝40年的幸田秀莉是去年才從北海道的小城室蘭來到東京的,在日本歌舞伎座當替補演員。
    幸田秀莉看到的「四海同春」京劇片段是由中國京劇名家王蓉蓉、杜鵬表演的《四郎探母》和《紅鬃烈馬》。不懂漢語的秀莉記不住唱詞,但能聽出旋律。
    其實,京劇與歌舞伎的「神」交流在歷史上屢見不鮮,亞洲國家的傳統戲劇中,京劇與歌舞伎無論表現形式還是表現理念都有相似之處,既反映了亞洲文化共性的一面,又體現著各自文化的個性精髓。「京劇有‘亮相’,歌舞伎稱‘見得’,在此之前,京劇中的‘打擊樂’,歌舞伎稱為‘下座音樂’的節奏音樂都會隨舞蹈動作的變化而變化。」王蓉蓉說。
    上世紀90年代,王蓉蓉曾赴日本北海道與歌舞伎演員同台演出。她介紹說,歌舞伎與京劇都是綜合藝術,同具有很高的文化融合力,都來自于民眾,熟知老百姓的欣賞心理和審美意識,尊重民間習俗,並從中獲取營養用於戲劇的創作中。
「比如歌舞伎中對木偶戲的採用,京劇服裝中對民間工藝刺綉的運用,雙方戲劇中臉譜形式的運用,無不體現著尊重民間的習俗,尊重大眾審美的特色。」最令王蓉蓉記憶深刻的是包括藝人在內的所有人對國粹的尊敬。
    在日本,歌舞伎座是專門的演出劇場,演員的名字統一寫在小牌子上,按照級別掛在劇場門外。前來觀看演出的觀眾都穿著禮服正裝,以顯示對藝術家的尊重,這也是為什麼秀莉要穿和服看京劇演出的原因。
    秀莉說,歷史上歌舞伎發展的數次轉折都與京劇有關,可以說京劇為歌舞伎的傳承奠定基礎。她把室蘭市面上能買到的京劇錄影帶都買了一遍,一共27張。
    如今,秀莉已被東京歌舞伎座聘用。對於未來,她祗說,希望有機會去中國,和京劇一起同台演出。她給自己定的時間是10年之內。(中新社作者 陶煌蟒)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