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潔貞促訂定人均體育場地面積指標
隨著本澳常住人口高速增長,人口密度快速增加,居民對體育用地的需求有增無減;立法議員、共建好家園協會理事長黃潔貞表示當局有必要盡早制定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科學指標,積極尋覓適用土地,開闢臨時或永久性體育用地,完善場地及設施等硬件配套,推動大眾體育發展,共建健康美好家園。
黃潔貞指出,自2005年舉辦第四屆東亞運動會後,除望廈體育館重建工程外,本澳在過去十年未見開展大型體育建設。而社文司司長歐陽瑜在日前施政答問期間,指本澳人均體育空間不足。隨著居民對健康的意識不斷增加,對體育用地的需求亦會增加;相比之下,本澳體育面積除了新增少量臨時性體育場地外,城市運動空間供應粥少僧多,居民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呈現負增長趨勢,對特區政府推廣「齊運動、健體魄」的健康城市理念形成窒礙。
黃潔貞表示,參考國家體育總局數據,2020年底,中國內地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2平方米,並於2021年印發的《“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中,提出計劃於2025年進一步把相關面積提升至2.6平方米以上。而據“2017澳門體育場地調查”顯示,當時本澳的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只有1.34平方米,相較下本澳與國家體育規劃形成明顯的差距。她強調,澳門受土地資源限制,要追上國家的標準存在實際困難;然而,就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制定指標的做法值得特區政府參考。
黃潔貞指出,政府要體現推動居民健康生活,以及發展體育的決心,當局有必要在城市發展的頂層設計上,通過理性研究和科學規劃,為本澳釐定具約束性的、適用於澳門的人均體育場地面積指標,作為未來城市用地規劃的參考和指引。她續指,政府自2013年收回大量閒置土地,其中於2020年把林茂塘海邊大馬路的土地規劃作臨時籃球場,並於今年八月啟用,深受市民歡迎,期望政府積極尋覓適用閒置土地開闢為臨時或永久性體育用地。另外,她認為有必要就現有體育場地及設施進行優化,早前有市民反映望廈體育館的預約系統過於苛刻,政府應及時檢視系統,盡可能簡化不必要的程序,並建立跨部門的統一預約場地系統,為市民添方便,為大眾體育創條件,讓「齊運動、健體魄」真正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