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2年08月10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中亞與中國文明的交流互鑒
    【中新社北京8月4日電】(作者 袁劍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副教授)作為世界的一部分,中國與世界的關係,構成了我們認識自身歷史地位與未來角色的組成部分。作為一個世界大國,中國廣闊邊疆所交接的周邊地帶,以及這一周邊地帶上的諸多國家與地區,則很大程度影響了我們理解周邊與域外,尤其是全球治理中的邊緣地帶的重要思想史基礎。
    在地理上,人們一般認為的中亞位於亞歐大陸中部內陸地區,東部與中國新疆毗連,南部與伊朗、阿富汗接壤,北部與俄羅斯相接,西部與裡海相鄰,包括哈薩克、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土庫曼斯坦5個國家。1991年底蘇聯解體和中亞五國的獨立,是近代以來中國西北周邊方向最大的地緣政治變遷。今年是中國與中亞五國建交30周年,在新的時代埠,需要在更深的意義上理解中亞和這一區域的諸多國家,進而深化中國與中亞的文明互鑒與融通。
    遙望中亞:對外認知的一個範式性開始
    “從地圖上看來,這一大片地方很像是‘自然’有意在地球上形成大文明的幾處地域之間,造了這樣一座障壁,隔斷了他們在文化方面彼此的交流……”著名探險家斯坦因曾經這樣記述中亞的地理與文化特徵。確實,作為離海洋最遙遠的一塊區域,中亞在歷史上往往成為周圍各大力量的緩衝地帶。與此同時,這種緩衝地帶的角色又構成了某種“連接”意義,正如著名的中亞史學者羽田亨所言:“亞洲各個互相遠隔的強大國家,也是由這些地方而得到聯絡,相互之間,造出不可分離的關係。”
    西元前139年,張騫受漢武帝之命鑿通西域,前後歷時十餘年,這在漫長歷史中或許只是一瞬,卻標誌著中國對外認知的一個範式性開始。它所呈現的是一種中國歷史上地緣勢力兩極關係中的協力廠商力量及其爭取策略,這種基於古典經驗和歷史實踐的範式綿延既久,影響深遠,在某種程度上深化了對歐亞內部力量關聯式結構的理解,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得以使我們重構對於歐亞“世界島”的認識,與此同時,這種結構關係的形成,也深刻影響了中國對自身西北邊疆安全重要性的歷史認知。在這當中,敦煌的故事與傳奇,連接了歐亞的幾大文明,為古代中國與中亞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相互理解與認知圖景。
    當然,中國認識和理解中亞的過程,同樣也是對這一區域內部特徵與文明變遷加以深刻體驗的過程。在歷史上,中亞經歷過多次民族遷徙和宗教變遷,其文明樣態顯示出階段性與多樣化的熱點。進入近代,隨著西方勢力的侵入,尤其是英俄大博弈的展開,這一區域也逐漸被納入殖民秩序網路中,中國古代與當地密切交往的歷史被日漸遮蔽和遺忘,直到20世紀這種殖民秩序網路被打破,方才有所改觀。
    區域中的新定位:中亞的獨特性
    在全球史研究中,世界體系理論(world-system theory)曾經從中心-邊緣關係的角度對包括東亞、拉美等區域在整個世界體系中所處的位置和角色進行過系統梳理和分析,並揭示了東亞如何在近代逐漸成為整個世界分工體系的附屬部分,在政治權力結構上成為西方力量的邊緣角色;此外,對拉美的討論也具有類似的意義。而對於中亞,它在整個世界體系中的相關位置和角色問題似缺乏深入的分析和討論。
    實際上,如果將世界體系從近代資本主義世界往前推的話,可以發現,途經中亞地區的絲綢之路在某種程度上溝通了歐亞大陸東西方的交流,並成為古代世界體系的重要維繫紐帶。到了蒙古大征服的時代,則在歷史上第一次形成了以廣義上的中亞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經濟體系,這種榮光一直延續到17世紀。
   此後,隨著西方海上貿易和海上軍事力量的拓展,佔據歐亞世界體系中心位置的中亞失去了它曾經的地位。(未完‧待續)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