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3年06月16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何潤生:聆聽需要持續完善無障礙環境及措施
    立法議員、群力智庫理事長何潤生表示,近年特區政府致力推動「傷健共融」社區建設工作,獲得各屆支持響應;建議當局持續聆聽殘疾人士的訴求,優化聽障人士的無障礙措施,推動無障礙交通環境建設,提升弱勢社群福祉。
    何潤生指出,特區政府矢志構建平等、關愛社會,持續改善無障礙環境,支持殘疾人士融入社會;如制定並落實「康復服務十年規劃」、推出《澳門特區無障礙通用設計建築指引》、展開「無障礙共融社區計劃」推廣活動等,透過不同的宣傳渠道,增加大眾對殘疾人士的了解,提升社會共融意識;將規劃落實轉化,切實改善殘疾人士的生活素質;相關系列建設工作,獲得公共部門、建築及工程業界、社會服務機構,乃至學校的支持響應,為本澳宜居宜遊城市建設奠定良好基礎。
    何潤生認為,社會變化日新月異,而推動締造共融無障礙社會,最重要的是對殘疾人士的生活需要和想法具備同理心。有聽障人士反映,考取本澳駕駛執照的聽力測試,採取背後拍掌或叫喊等形式評估,過程讓他們倍感不適,且相關體檢評估未有清晰定義「低聲」分貝的範圍;另外,隨着本澳聽障人士增加,現有手語翻譯員及手語服務未能完全滿足他們的需求。輪椅使用者則表示,本澳各區道路設計,包括步行通道連貫性、路沿高低差、人行橫度的寬度、路面防滑用料方面,均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
    何潤生建議當局因應聽障人士視覺感官較強的特點,以模擬街道實際場景及狀況,配合VR等感官科技應用,作為聽障人士考取駕駛證時相關聽力檢測和考評準則,務求評估科學統一、反映實效;另建議當局定期公布「澳門手語詞彙庫發展計劃」的工作進度,加強宣教,促進手語本土化及標準化發展;近年人工智能應用成為主流,宜前瞻相關技術開發,以補足手語翻譯服務的需求。至於無障礙交通環境方面,建議當局就本澳行人道修繕工作部署規劃,適時公布《指引》的執行經驗,相關可行性較高的部分,考慮通過法律手段要求私人建築商遵守,進一步保障輪椅使用者、手推嬰兒車者、長者等步行安全。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