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15年08月04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中國影視界陷「討歉門」
「扣大帽」式批評遭揶揄


    中國文藝圈接二連三被要求道歉的遭遇,在過去一周引起網絡輿論針鋒相對的討論。支持者認為道歉為反思藝術作品低俗化開了個好頭,而更多人則對「扣大帽」式的批評表示反感,並揶揄「討歉者」越俎代庖。風波的起因是一位女笑星賈玲為自己惡搞花木蘭的作品道歉。此前,一個位於河南的「木蘭文化研究中心」指責其顛覆花木蘭的英雄形象,「嚴重傷害了國人尤其是木蘭家鄉人民的感情」。而她話音剛落,導演陳凱歌也被要求為新片《道士下山》向道教界道歉。
    新浪網調查顯示,近六成網友反對賈玲道歉。其推出的《如果陳凱歌道歉了,下一個道歉的該是誰?》專題評論說,該惡搞的文藝作品就在那裡,你可以選擇贊揚,也可以選擇批評,但請謹慎使用「扣帽子」「打棍子」這種批評方式,就算你贏得了道歉,你輸掉了風度,我們也同樣不需要一個道歉成風的文藝時代。
    「四川在線」發表《道歉的是賈玲,反思的是娛樂圈》評論說,演員應時時刻刻把握好惡搞之度,仔細甄別什麼才是真娛樂和真喜劇,時刻樹立藝術的底線和「高壓線」,對於民族文化應該心存敬畏。
    1986年電視劇《西遊記》中孫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齡童在微博中為道歉者點讚:「那惡搞玄奘大師及世界名著《西遊記》的影、視、劇、網絡小說的諸位怎麼辦?」
    花木蘭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巾幗英雄。美國好萊塢也曾以此題材推出動畫電影,還出了續集。作家馬伯庸的微博說:花木蘭不是任何團體的禁臠,任何人都有權進行演繹、改編。千萬不要學某個學術組織,從未得到過作者授權,卻以某一部虛構作品的監護人自居。
    「妖協要求《捉妖記》道歉。」另一導演馮小剛為自己的同行抱不平。「《西遊記》裡的豬八戒醜化了和尚,要不要吳承恩出來道歉?」作家崔成浩在微博中反問。
    網友「禾流or-greenriver」認為:賈玲道歉開了個不好的頭,如果陳導也扛不住道歉,這樣發展下去,各個群體將競相對文藝圈展開不同程度的口誅筆伐。
    官方媒體也對「討歉」表象下的暗流提出警告。人民日報在三天內連發《請相信起立鼓掌的力量》《文藝批評該有包容心》兩篇評論。後一篇文章說,任何時代的文藝創作都需要潑墨揮毫的空間,過多的束縛和苛責,必然導致藝術創作的枯萎。這一點,歷史上已經有過很多教訓。「對公共話語權的私自占有和挪用、對文藝創作動輒「掄大棒」的「上綱上線」式的批評,卻恰恰是我們不該包容的。」
    「正義網」從法律角度分析認為,這是一場「道德過敏」與「傳統文化保護」之爭。它的文章借專家之口說,對於文藝作品的創作者,應給與寬容。「你覺得這個小品庸俗是可以的,但這就是一種罪過嗎?」
    網絡文章《賈玲道歉是讓人笑著哭的喜劇》說,創作喜劇的禁區,可以是法律,可以是道德,但肯定不能是民眾喜怒無常的臉色,否則舞台上祗有悲劇可演了。
    種種爭議,被環球時報社評總結為「轉型中的中國社會不斷面臨內部文化衝突」:「一方面,大部分中國人的文化記憶牢固而敏感,有著很強的自我保護意識。另一方面,現代化帶來部分人將傳統與世界潮流對接的強烈願望。這兩種文化意願不斷摩擦,形成中國現代文化現象的千姿百態。」(中新社電)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