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3年11月07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亞裔演員在好萊塢
從綠葉成長為主角

    【中新社北京10月24日電】(中新社記者 金旭)“對於那些和我有著相似外貌的男孩女孩們來說,這座獎杯,是希望的燈塔,是無限的可能。它代表著大膽逐夢,夢想是會成真的!”
    在第95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華裔女星楊紫瓊憑藉《瞬息全宇宙》迎來高光時刻,她的一番獲獎感言見證了好萊塢亞裔演員成長之路。從《摘金奇緣》到《瞬息全宇宙》《怒嗆人生》,近年亞裔題材在好萊塢備受關注。亞裔題材為何能掀起“熱潮”?銀幕上的華人女性形象如何書寫?華裔人才如何在好萊塢站穩腳跟,講述華人歷史和亞裔文化?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學院教授桂琳近日就此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瞬息全宇宙》獲得第95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近年來,亞裔題材為何能成為西方電影的熱捧對象?
    桂琳:《瞬息全宇宙》結合了香港電影的喜鬧劇類型、中國家庭文化和女性題材,用後現代藝術的形式借鑒和拼貼了大量經典電影,正是這樣獨特的結合成就了這部電影。
    近年來,好萊塢湧現出諸如石之予、王子逸等青年華裔電影人,他們大多在美國接受專業的電影教育,熟悉好萊塢電影製作流程和歐美電影譜系,可以輕鬆調配和積累影視人脈和資源。在此基礎上,再將自己獨特的華裔文化經驗和中華文化元素融入電影製作,就能在保證影片水準和質量的基礎上,帶來新氣息。
    另一方面,華語市場對於好萊塢電影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中國市場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影市場之一,還有美國內部的華裔觀眾群體,都成為好萊塢電影的重要收入來源。為了迎合觀眾的需求和喜好,適應市場變化,拍攝華裔題材作品也就成為好萊塢的一個重要選擇。如《別告訴她》這部不到300萬美元的小製作,在全球累計斬獲2000萬美元的票房成績,還有諸如《魷魚遊戲》《怒嗆人生》《黑暗榮耀》等奈飛(Netflix)公司製作的以亞洲面孔為主的網絡劇,也都取得可觀的經濟效益,這些良好的市場表現會促使好萊塢拍攝更多亞裔題材作品。
中新社記者:您認為近年來,亞裔電影在好萊塢市場中的競爭力如何?
    桂琳:近年來,亞裔電影在好萊塢市場中的競爭力逐步增強,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中國影響力的上昇。早前為吸引華語市場,好萊塢電影會在中國拍攝外景或邀請中國明星助陣,但這些中國元素祗是作為電影叙事中的某種裝飾性元素出現。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文化影響力的提昇,為滿足西方世界對中國的好奇,華裔題材影視在內容層面傾向于對中華文化的深度探究,人物角色的塑造也更加豐滿、立體。而亞裔社區社會影響力的提昇,也讓有才華的華裔電影人擁有更多拍攝機會。
    中新社記者:很多電影聚焦華裔母女兩代人之間的情感和文化衝突。《青春變形記》《瞬息全宇宙》中都能看到這種亞裔家庭的搭建模式。為什麼亞裔的家庭倫理會成為電影叙事的聚焦?
    桂琳:多以代際矛盾和衝突來呈現華裔家庭,這與華裔電影人的成長經歷有關。在華人移民家庭,父母和孩子代際間跨文化衝突尤為顯著,也成了這些電影人熱衷且擅長的題材。其次,通過女性視角講述社會邊緣故事,展現華裔當下的生活現實,同樣能在觀眾中找到共鳴和反應。
    例如,《瞬息全宇宙》中楊紫瓊所扮演的超級母親,在家庭中處於絕對中心地位。她穿梭在多重宇宙中拯救女兒,將母女關係推向電影叙事的中心。其實隨著女性社會地位的整體上昇,強勢的女性形象在中外影視作品中都大量湧現,不過西方語境選擇通過職場競爭等社會生活展現角色特徵,華裔題材更傾向通過家庭倫理進行叙事,這也很契合中華文化重視家庭的傳統。與之前好萊塢電影不同之處在於,目前亞裔題材電影中對華人形象的想象和偏見在減少,真實的表達在增多。華裔電影人作為文化主體在表達自己的生活狀態,以各自不同的風格,重新刻畫華裔形象、演繹華裔文化,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西方電影製作者對亞裔人物形象的固有偏見。
    中新社記者:20世紀上半葉華裔女星黃柳霜常扮演“龍女”類型,時至今日,好萊塢的華人女性形象發生了哪些轉變?是什麼原因推動了這種變化?
    桂琳:有很長一段時間,好萊塢電影中的亞裔面孔都被刻板印象所禁錮。1905年出生的黃柳霜被認為是好萊塢首位華裔女演員,在充滿歧視的環境下,出演的角色多為“龍女”“蓮花”,承載了來自傲慢西方的惡意歪曲和故意矮化。伴隨著美國多元文化的發展,好萊塢影片中的華裔女性形象開始日益豐富,但總體而言仍無法脫離西方語境下對東方的想象、描述和利用,與真正的華人女性形象存在一定差距。
    近年的電影中,華人女性的角色主要以強勢的母親形象出現,例如,《摘金奇緣》《瞬息全宇宙》中的母親都霸氣強勢,掌管家裡大小事務,常被貼上“亞裔虎媽”的標籤。這兩部喜劇作品還通過誇張的手法讓人物形象更加生動,角色的刻畫也更加貼近華裔移民生活現實和華人女性的真實處境。華人女性形象不再是完全基於西方創作者的想象而被塑造出的“他者”,而是在努力回歸主體,演繹自身形象。
    中新社記者:在文化多元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您認為華人電影從業者能為亞裔群體在好萊塢主流叙事中尋得自身位置提供哪些可能?亞裔應如何在主流文化裡建立其文化形象?
    桂琳:華人電影製作者的大量湧現必然會帶來更多的華裔題材作品,或者具有華裔視角的電影作品。華語電影導演李安在好萊塢的拍攝經歷就說明了這一點。他所拍攝的《臥虎藏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都將東方文化呈現在西方觀眾面前。即使在他拍攝的傳統歐美題材《理智與情感》《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等中,也能找到東方美學和意境的表達,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歐美傳統電影類型的藝術和文化風貌。其實除了電影之外,亞裔藝術家、亞裔文化人的大量出現必然產生更多亞裔視角的藝術表達和文化表達,當這些表達積累到一定量的時候,尤其是出現藝術質量很高的作品時,就會在美國主流文化中發出自己的聲音,豐富甚至部分改變美國主流文化的樣貌。中新社記者:面對中外文化差異,您認為如何才能讓中國觀眾更好地瞭解華裔電影和華人形象?
    桂琳:中國觀眾面對在西方所拍攝的華裔電影時,常常會出現難以接受的現象,這是很多跨文化文藝作品都面臨的問題。一些面向西方和全球市場的電影裡會出現很強的文化雜糅、拼貼等現象。以《臥虎藏龍》為例,雖然是中國的武俠類型,但為了迎合西方觀眾的審美,就借用了西方觀眾非常熟悉的西部片英雄形象和黑色電影中的蛇蝎美人形象。女主角玉嬌龍渴望自由,擁有西方強烈的自由意識和個人主義,希望衝破封建牢籠,闖蕩江湖,她的身上集中體現了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與調和。
   與原著小說的人物差距和影片對白的西方化,可能會讓熟悉中國武俠題材的中國觀眾產生不適感。面對國內觀眾口碑兩極化的現象,我覺得不用過於焦慮。一方面,隨著更多更貼近目前華裔移民生活現實的作品湧現,中國觀眾對華裔題材的接受度在逐漸提高;另一方面,這其實也可以給國內電影製作如何打入國際市場帶來啟發:以國際市場為目標的跨文化電影製作,必須要給不熟悉中華文化和中國現實的國際觀眾一些易於接受和理解的入口,適當借鑒一些西方電影類型資源和藝術表達方式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比如刁亦男執導的《白日焰火》就巧妙借鑒了黑色電影的經典手法講述中國故事,讓西方觀眾能够更好地進入中國當代現實之中,並慢慢理解。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