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局深化公校葡語教育
提升學生中葡翻譯能力

【特訊】教青局非高等教育廳廳長蔡敏芝表示,當局持續深化「一條龍」葡語公立學校建設,目前本澳有三千多名學生自小在葡語教育環境學習,透過階段性及多元化學習活動、高中職業技術教育課程等提升學生中葡翻譯能力,推動葡語教育。
電台時事節目探討本澳葡語教育推廣。出席的教青局非高等教育廳廳長蔡敏芝表示,當局持續深化「一條龍」葡語公立學校建設,目前本澳有三千多名學生自小在葡語教育環境學習,並在二零二三至二零二四學年增加一所具葡語及國際課程元素的私立學校,在去年推出為期四年的「葡語學習啟航計劃」,透過階段性及多元化學習活動、高中職業技術教育課程等提升學生中葡翻譯能力,推動葡語教育。
高美士中葡中學校長黃崢志表示,以往部分學生未了解學習葡文的優勢,現時政府會透過資助等方式舉辦與葡國文化有關活動,以及舉辦赴葡暑期活動,增強學生對葡語的了解及選讀葡語的意向。
澳門中葡學生協會會長黎曉蒽認為,本澳作為中葡平台,涉及的展覽、會議,覆蓋國際貿易、學術交流等主題,需要精通葡語人才,擁有中葡雙語能力在就業上有更多選擇。
對於有市民憂慮本澳葡語翻譯人才,會被人工智能技術(AI)取代。蔡敏芝回應表示,人工智能等與科技相關的學科較受本澳赴葡學生歡迎,以往本澳社會較需要翻譯及法律範疇葡語人才,當局因應現時社會需要,加強學生綜合應用技能教育,在升學資助計劃中加入藥學、經濟學、生物工程、人工智能、數據學等學科,拓展學生升學渠道。
澳門中葡學生協會會長黎曉蒽認同,現時 人工智能技術在語言翻譯上表現出色,但在翻譯官方文件亦未能完全依賴人工智能技術,亦留意到現時已有學生選擇建築、犯罪心理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