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團體探討制度融合
助力大灣區深合區發展


【特訊】有團體舉辦澳門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法律服務研討會和兩會精神傳達會。全國人大常委高開賢指出,橫琴發展十三年似乎仍未能發展起來,就像改革開放前十年一樣遇到發展瓶頸,他希望法律界發揮創新思維,為推動深合區與澳門制度融合發展,作出更多更新貢獻。
法律交流協進會、法學協進會昨日舉辦研討會,介紹珠澳法律服務指引手冊,以及澳門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法律服務等,珠澳共有一百多名法律工作者出席。
法律交流協進會會長黃景禧稱,今次研討會圍繞包括發展四大產業相關法律規定,他以現代金融為例,兩地對金融資金出入有不同規定,受兩地居民和企業關注,而中醫藥和醫療產業的法律監管和申領牌照資格亦有所不同,律師要了解兩地法律,才能提出更好的建議和合作方向,而現時本澳共有六十至七十名律師具有粵港澳大灣區執業資格。
法學協進會會長李煥江指出,大灣區、深合區等發展機遇,為澳門律師提供更大發展平台及空間。隨著越來越多澳門企業落戶大灣區、深合區,由過往簡單合作,通過法律銜接,逐步走向深度合作,律師的工作不斷轉變,涉及內地法律問題的個案亦會越來越多,例如財產繼承,不少人的財產涉內地與澳門,同時具澳門與大灣區執業資格的律師已可代表客戶處理兩地繼承問題。
珠海市律師協會灣區委主任陳振杰稱,珠澳兩地律師合作方式有所轉變,截至今年四月,珠海已有五家粵港澳合夥聯營律師所。他認為兩地律師需多角度多身份共同參與深合區的法律領域發展,抓住機會成為仲裁員、調解員,促進打造先進的國際仲裁中心、打造多元化解決糾紛平台。
此外,團體同場亦舉辦全國兩會精神傳達會,以及思考如何參與大灣區發展。主講者之一的高開賢稱,三月在北京召開的「兩會」期間,感受甚深,當中有三個關鍵詞,包括「人民至上」、「向高質量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國家由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發展一日千里。過去疫情三年,國家堅持人民至上,戰勝疫情,亦打贏扶貧攻堅戰。澳門應發揮自身所長,服務國家所需,澳門作為「一中心、一平台」,如何將葡語系國家引進橫琴,共同發展,貢獻力量。
高開賢又指,橫琴發展十三年似乎仍未能發展起來,就像改革開放前十年一樣遇到發展瓶頸,包括法律法規在內等問題未銜接,相信通過機構改革後,做好頂層設計,有信心很快能有新突破。他亦希望法律界發揮創新思維,為推動深合區與澳門制度融合發展,作出更多更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