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歲晚市民四出辦年貨
市道差商戶冀政府續引客入區


【特訊】臨近歲晚,不少市民都會四出辦年貨,義字街等一帶人流不絕。有商會指出,今年市道較差,大部分顧客消費較謹慎,或北上辦年貨,認為隨著消費模式的變化,業界需要思考如何調整營銷策略。有北區商戶則反映,今個農曆新年銷情較差,預計生意額僅為疫情前二零一九年的三分之一,希望政府持續引客入區。
農曆新年將至,按照傳統習俗,家家戶戶都會辦年貨。市民林女士反映,主要購買賀年糖果及新春對聯等,形容「有需要就買,不會考慮價格」。市民宋女士表示,用糖果瓜子裝滿全盒取個好意頭,又指本澳售賣的年貨較貴,現時經濟一般,今年轉到內地買糖果瓜子等應節食品,之後趁年宵花市尾聲時再買年花。旅客朱先生稱,會買一些澳門特色手信回鄉渡歲,透露沒有特定預算。
有北區的酒舖老闆賴先生反映,今個農曆新年銷情較差,預計生意額為疫情前二零一九年的三分之一,市民旅客較多購買中下價格的酒,希望政府持續引客入區。賴先生稱,「坦白說,現時顧客消費都是幾百元居多,超過千元就較少。現時超過幾千元的貨品已賣不出。」
有做街坊生意的參茸海味店老闆梁先生指出,今年辦年貨的人減少,店舖已因應來貨價下跌而降價,希望吸引市民消費。梁先生稱,「顧客購物時較手緊,沒有以前那麼大方,因此,今年入貨較往年少三分一。」
百貨辦館業商會理事長梁穎秀指出,疫情後貨物進口運費相對便宜,雖然原材料價格有調整,但業內都盡量減少加價,預計今個農曆新年生意額會與去年相若。她稱,以往辦年貨期間,超市及大型商場都會人來人往,但疫情後的購物模式有所轉變,且環球經濟仍未完全恢復,市民消費謹慎,或北上辦年貨,訪澳旅客消費力亦不高,業界期望日後在商品包裝、櫥窗、陳列設計等方面入手,刺激線下消費,她又寄望今年新春期間有更多旅客來澳帶動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