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3年06月21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龍舟之鄉」湖南道縣
 年輕人戀上「扒龍船」

    【中新社永州6月18日電】(中新社記者 唐小晴)連日來,湖南道縣瀟水河上,鑼鼓喧天,百餘條造型、顔色各異的龍船展開競技。這是該縣的國家非遺龍船賽,吸引了12個鄉鎮(街道)73個村(社區)的4816名民間運動員“扒龍船”。
    “龍舟之鄉”道縣古稱道州,譽為“天下谷源,理學聖地”,是宋代理學鼻祖周敦頤家鄉。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粽葉飄香時,在這個水系發達的縣城,村民都會自發舉行民間龍船大賽。
    “無論身在他鄉多遠的道縣年輕人,即使春節不回家過年,但每到龍船賽,都會放下一切趕回家鄉參賽,或陪同家人,或結伴親朋好友趕回來觀看這一盛大賽事。”道縣文化館館長王建文說。
    起源宋代的道州龍船賽,是為祭祀詩人屈原,也是為紀念周敦頤,因為五月初五是周子出生日。2021年,道州龍船習俗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道縣劃龍船,已有幾千年曆史習俗。相傳舜帝南巡,溯湘江、瀟水而上,迎接他的就有道州龍船。”王建文表示。 道州龍船文化精髓是雕刻精美的船頭,分龍、虎、鳳、麒麟四大類,然後再按漆色分十三種。即龍頭型分紅龍、黃龍、金龍、青龍、烏龍、白龍六種;虎頭型分紅虎、黃虎、金虎、黑虎、白虎五種;金鳳型一種;麒麟型一種。
    “龍頭一般用柳樹、樟樹來做,不易裂縫,防水、防腐,經久耐用。一個精美的龍頭要經過砍料、出胚、粗模合成、雕琢打磨、裱漆等工序。”今年61歲的“龍船頭”雕刻手藝傳承人陳兵壽說,道州龍船頭每種造型及顔色都與當地廟宇、祠堂或門樓有緊密聯系,不同顔色、造型的龍船頭代表不同社區、街道和村落,構成了一整套村落、宗族間認同與區分的識別系統。
    “比如,金龍對應東陽村火神廟、烏龍對應陽樂田村烏龍廟。道州龍船見頭便能知村。”王建文表示,道州龍船頭也是每隻參賽隊伍的精神象徵。
   道州西州街道陰陽村村民屬周敦頤後裔,濂溪周氏有白龍殿,所以該村龍船頭為白龍。“道縣濂溪一脈的龍船頭都是白龍,白色鑲少許金。”陰陽村龍船隊隊長周詩盛說,在河裡看到同款樣式的龍船頭,就知道對方是同宗家門或同廟、同盟。 區別于其它地方的龍船,道州龍船船身一直沿用傳統造型,抬頭翹尾,每條龍船中間設鼓鑼一套。尾端裝飾彩旗,還配有長5米的“關刀舵”,用來控制方向。
    在道縣,龍船打造完工後,村民還要進行系列民俗活動,包括倒馬、落龍、搭台祭祀祈禱、劃陰龍船、暖龍和擺酒祝賀。“全村舉行完工儀式,即為倒馬。暖龍就是為新打龍船的村下帖,接到請帖的村坊劃著自村的老龍船來接新龍船下水,最能體現各村各族友情關係。”王建文介紹,每年扒龍船前夕,道縣各村都會開展“請龍頭”“開光點眼”“龍船下水”等系列祭祀活動。
      道縣陽樂田村有烏龍廟,烏龍頭便成該村龍船頭特色,是一種認祖歸宗的傳統遺訓,任何其他社區和行政村便不能再使用烏龍頭。“請龍頭時,村龍船隊船員們會把米、酒等物品擺放在龍頭前,燒香化紙、祭拜龍頭。”該村龍船隊前隊長田屬吉說,儀式後,製作的烏龍頭會被祖先認可,供奉在村裡烏龍廟內。 歷經千年風雨,道縣龍船習俗長盛不衰,且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關注。“保持傳統,是道縣龍船最大亮點。”王建文說,為傳承道州龍船頭製作手藝,該縣組織傳承人收徒免費教學。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