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蠔緣海岸生活生態展開幕
【特訊】澳門曾經以盛產蠔而聞名,古時更有“蠔鏡澳”之稱。為令公眾加深認識海洋歷史文化,海事及水務局轄下海事博物館舉辦 “澳門蠔緣-海岸生活與生態”專題展,以“蠔”為引子,介紹澳門海岸的生態以及相關的生活特色,展期由即日起至本年11月18日。
澳門是一個濱海城市,蠔曾經是澳門沿岸常見的物產,本地居民常到海邊採集作為食材,澳門的養蠔業更曾盛極一時,養蠔技術更一度領先歐美國家,對本地經濟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養蠔業已隨時代發展而息微。無論是古代和現今,民眾和海洋都有都密不可分的關係,例如:古建築上俗稱的“蠔殼窗”;用“蠔”製成的蠔油醬料;由貝殼燒製而成的石灰;海洋生物製成的不同食物等。
除了解說蠔與澳門之間的歷史因緣外,展覽的亮點還包括由海事博物館工場精心製作兩扇在中式和西式建築上應用貝殼窗的裝置,以及一些在鹹、淡水生態環境常見的動植物標本,包括近年已在本地絕跡的“鱟”。
為讓市民深入認識貝殼的生活應用和意義,海事博物館由本年4月13日起至5月下旬,於特定的星期六下午及星期日上午舉辦“緣起蠔鏡”窗貝掛件製作工作坊,讓公眾近距離了解及認識澳門以至嶺南地區傳統建築用的窗貝,親手製作獨一無二的作品,工作坊無需預先報名,費用全免,詳情可瀏覽海事博物館網頁www.museumaritimo.gov.mo。
“澳門蠔緣-海岸生活與生態”專題展的開幕儀式今日(10日)於海事博物館舉行,開幕儀式的主禮嘉賓包括:海事及水務局局長黃穗文、澳門博物館館長盧可茵、環境保護局環境宣傳教育處處長黃秀娟、聖若瑟大學副校長農韻淇、澳門漁民互助會理事長陳明金、李錦記醬料企業事務執行副總裁孔君道、收藏家羅景新、海事博物館館長薛啟善。海事及水務局衷心感謝多個單位和人士的大力支持,無私借出藏品作為展品,並提供重要的影片和圖文資訊,令展覽生色不少,助力宣揚澳門的海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