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兒童藝術節反應佳
文化局冀明年繼續舉辦

【特訊】文化局在暑假期間推出首屆澳門國際兒童藝術節,文化局局長梁惠敏表示,活動受到市民歡迎,部分活動須加開場次,希望明年可以繼續舉辦,會不斷吸納意見。
電台時事節目探討以藝術激發創意思維。出席的文化局局長梁惠敏表示,當局在暑假期間推出首屆「澳門國際兒童藝術節」,設九大板塊共四十五個項目,由世界各地的演出單位帶來逾一千場演出及活動;同時邀請著名音樂大師、本地藝術家及業界指導藝術工作坊,廣受市民歡迎,部分活動須加開場次,希望可鼓勵親子接觸藝術,激發兒童對文化藝術興趣及創意思維。
梁惠敏稱,由於活動廣受市民歡迎,部分須加開場次,希望明年可以續辦藝術節,會不斷吸納意見。梁惠敏稱,其實並非一定要培養一個藝術家或藝術天才,而是希望可以全方面讓兒童接觸得到藝術,讓兒童對自己身邊的事物更有靈敏度,或對自己對成長的地方的文化藝術有認識或興趣。
有市民反映幼稚園的親子勞作難度高,導致大部分要由家長協助完成。教育及青年發展局教育研究及規劃廳廳長黃健武表示,老師要以適度原則,平衡學生的年齡設計功課,家長亦應反思在當中的參與程度,應為陪伴及引導角色,而不是替代。
黃健武稱,「藝術」成為幼兒至高中教育階段學生的必修學習領域,當局透過「餘暇活動資助計劃」、「學生潛能發展計劃」等,持續鼓勵學校舉辦文化藝術活動,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
亦有市民提到子女在參與藝術活動工作坊後對畫畫產生興趣。新青協副理事長徐幸潔稱,若兒童在家中牆上畫畫,家長馬上制止,可能會削弱子女自信心及藝術啟蒙開發。她認為,兒童學習秩序須循序漸進,建議家長可透過鼓勵式教育引導子女接觸藝術,購買可輕易擦拭的牆紙讓子女在牆上自由發揮。
徐幸潔稱,藝術可讓兒童提高兒童記憶力、觀察力,亦可透過唱歌跳舞抒發情感,促進大腦開發,鍛鍊多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