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共鳴專版

18

重構公共部門須注重公務人員權益和發展 2025-04-18 作者:

時間明細

重構公共部門須注重公務人員權益和發展

 

重構公共部門須注重公務人員權益和發展
    岑行政長官岑浩輝發表題為“革新謀發展,奮進開新局”的《二○二五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在公共行政改革的內容,直面公共行政體系深層問題,提出系統性改革方案,體現政府提升治理效能的決心,為澳門長遠發展注入制度動能。
    施政報告提出重新制定公共部門組織架構法規,以行政公職局及市政署的重組作為試點,是優化政府治理體系的重要舉措,澳門公務人員聯合總會表示支持,相信公務人員會積極配合,並主動適應新的組織架構,提升工作效率。
   相關公務人員工作對部門運作,以至政策執行非常熟悉,建議特區政府在部門重組過程中,維護相關公務人員的合理權益,尊重員工意願,作出合理安排,以提升公務人員的歸屬感和擔當精神,並確保重組後部門的實際運作效能。
    此外,澳門公務人員聯合總會認為報告回應了部分本會施政意見, 尤其在「優化晉升激勵」和「完善員額管理」方面,期望日後能加強人員管理的公平性和激勵性,合理調配人員,避免人崗錯配。報告亦提出了"精準量化管理"的新策略,澳門公務人員聯合總會深表認同,認為政府未來可公佈更多人員管理數據的分析結果,讓公眾瞭解政府的人員管理狀況和改革的成效,提升特區政府管理威信。
    在參與橫琴深度合作區工作中,澳門公務人員聯合總會樂見更多優秀公務人員進入合作區執委會及工作機構工作,不僅是個人發展的機遇,更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體現,展現出公務人員的擔當,為促進合作區與澳門的協同發展作出貢獻。

作者:

時間

日期 (2025-04-18 星期五)

Close

18

工聯台社籲做好休憩設施規劃配套 2025-04-18 作者:

時間明細

工聯台社籲做好休憩設施規劃配套

 

工聯台社籲做好休憩設施規劃配套
   日前,市政署公佈台山及青洲區八個休憩設施更新的時間及具體內容,涵蓋區內不同的使用者。工聯台山社區中心社區關注組成員吳超偉樂見有關措施,冀能盡快開展有關工作並做好配套工作。
    吳超偉表示,台山及青洲區人口相當密集,居民對於區內市政功能的需求遠超從前,尤其是區內有不少兒童和長者,日常主要的休閒好去處定必是區內的幾個休憩區,故知悉將開展優化八個公園後,中心陸續接到不少居民的查詢和建議。
    參考現時八個休憩區資料,除了一般性的翻新外,還增加器材的多元性、增加綠化元素和遮陽設備等,同時,適逢經科局聯乘國際知名IP品牌Sanrio開辦夢幻花園活動,令傳統公園有了新景象,吸引更多的居民到區內公園打卡和遊樂,對整個社區無形中帶來新的活力。建議未來可考慮引入主題性的IP品牌,使傳統公園不再單調。同時,對個別空間更大的休憩區多加兒童遊戲設施,如沙池、戲水區(定時定點噴水)等設施。
    最後,有關翻新工程於本年第二季開始至2027年結束,工期較長,建議此前須做好協調,包括向社會公佈每一工程進度、縮少影響範圍、向受影響的商戶及大廈等做好宣講、設立專線回饋工程情況和監控材質等,以便居民掌握社區施設情況。

作者:

時間

日期 (2025-04-18 星期五)

Close

18

周宜心:做好經濟保障民生福祉 2025-04-18 作者:

時間明細

周宜心:做好經濟保障民生福祉

 

周宜心:做好經濟保障民生福祉
    行政長官岑浩輝發表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街坊總會副會長周宜心認為,報告涵蓋澳門社會、經濟、民生等多個範疇,亦非常重視“一老一少”問題,符合社會及國家對澳門的要求和期望。她期望政府積極發揮澳門“金名片”優勢,帶領社會各界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精神,促進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創造更多澳門“一國兩制”成功經驗。
    周宜心表示,經濟為澳門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尤其本年度財政收入或未如預期樂觀,如何審慎地使用公帑,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增加財政收入以確保一系列社會福祉得以維繫。因此澳門的經濟與民生、社會息息相關,希望政府持續提振澳門的社區經濟,加快推動“1+4”多元產業發展,善用澳門國際“金名片”及“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定位優勢,讓澳門的經濟發展有更大的作為,長遠保障澳門財政健康穩定。
    她又指出,去年國家主席習近平來澳時的一系列重大講話,提出“三點期許、四點希望”,期望行政長官帶領澳門社會各界一同貫徹和落實;又指出今年為開局之年,現時距離下次的施政報告約有半年時間,惟澳門當前面對種種社會問題,特區政府必須加緊步伐開展工作,街坊總會將積極支持特區政府,確保各項施政順利開展。

作者:

時間

日期 (2025-04-18 星期五)

Close

18

群力:加強培育時代之才築澳門未來 2025-04-18 作者:

時間明細

群力:加強培育時代之才築澳門未來

 

群力:加強培育時代之才築澳門未來
    面對各行各業日益顯示的飽和態勢以及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問題,學生群體亟需做好生涯規劃,以靈活應對時代的快速變遷。今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了《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明確提出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的目標。在此背景下,群力智庫副會長江超育認為,澳門應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深化愛國愛澳教育,緊密貼合社會需求,培養拔尖創新人才,並為中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從教學和實踐雙重維度助力學生發掘潛能,全面提升能力。
    深化愛國愛澳教育根基
    江超育強調,青年和學生是國家與地區的未來之光, 而培養其家國情懷和民族的認同感是澳門行穩致遠的關鍵。因此,當局應持續深化本澳的愛國教育,強化愛國愛澳的精神傳播,全面審視並規劃國情教育的實施進度,確保青少年能緊貼國家發展的新步伐,增強民族認同感,激勵他們為建設祖國與澳門貢獻青春力量。此外,普法教育亦不可或缺,當局應攜手學校、社團及社會各界,共同開展常態化的普法教育活動,推動憲法和基本進入校園,營造濃厚的法治氛圍。同時,組織教師參與國情調研實踐,以科學精神和實地考察為基礎,精準設計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質量。
    構建創新人才培育體系
    江超育認為,鑒於全球科技水準的迅速上升以及國家對人才培養高度重視,加上本澳積多元化產業發展對於人才的迫切需求,本澳的教育必須邁向更高質量的發展階段。當局應著眼教育框架的全面性和創新性,能加大力度重點培養學生的科研精神,舉辦豐富多樣的科學比賽,讓科學研究的氣氛瀰漫於每間學校。同時,增設AI、家政、科學等創新課程,當局應加大投入,支援學校添置科學教育所需的設備、提高STEM教育的普及率;另外,學科設置應與就業發展緊密銜接,提前實現專職專才,學校應實現科目多元化,其中可涵蓋生活技能、生命教育、勞動實踐,引領學生廣泛接觸不同學科,清晰認識社會發展趨勢,做好規劃。最後,建議學校加大對雙語人才的培養力度,投入更多的資源提升學生的外語能力,培養他們成為連接內外的橋樑,為祖國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提供更多職業探索與實踐機會
    此外,他指出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往往缺乏社會實踐經驗,而社會實踐對於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發掘潛能至關重要。為讓學生對社會發展有更深入的瞭解,培養專業人才,建議政府與企業、社團充分利用暑假時間,共同舉辦中學生實踐計畫,讓學生親身體驗社會工作,提升社會認知、社交及實踐能力。學校應著力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成長,提前認識社會形態,初步規劃未來職業道路。通過生涯規劃,學生能夠更加從容地面對社會的挑戰,為成為未來時代的精英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

時間

日期 (2025-04-18 星期五)

Close

18

岑浩輝首份施政報告出爐 2025-04-18 作者:

時間明細

岑浩輝首份施政報告出爐

 

岑浩輝首份施政報告出爐
    行政長官岑浩輝首份施政報告出爐,基本延續多項惠民措施及稅務優惠,這是澳門施政的傳統,不會令人覺得意外,但有點驚喜的是除了現金分享之外,不同惠民措施也有一定程度的調升,還有對適育家庭推出「育兒津貼」計劃,這是一個相對大的動作,看出政府對生育率持續下跌的危機感。另外,這次亦有不少重大政策取向回應民意,包括網約車與經屋置換的研究、現金分享的發放模式等,雖然只是開始討論諮詢,但相信這些民意訴求的大政策落實也不遠了。然而,面對澳門經濟一連串的問題,推出真正的救市政策才是關鍵,澳門的經濟如何才能救。
    行政長官岑浩輝任內首份施政報告出爐,社會大眾對這位新特首是有所期望的,主要原因是社會大眾對上任五年施政的不滿,希望新人事也新作風,有一番新的作為,否則也不會成為澳門首位沒有連任的特首。回到岑浩輝,法官治澳成不成,大家也在觀望,因此首份施政報告才讓人期待,現在看來,這一份報告也是得到社會的認可。
    優化多項惠民措施
    報告延續多項惠民措施及稅務優惠,包括繼續實施現金分享,合資格永久性居民每人10,000元,合資格非永久性居民每人6,000元,並向每名合資格居民的非強制央積金個人帳戶額外注資7,000元。另方醫療券將調升至700元,出生津貼升至6,500元,結婚津貼調升至2,220元。敬老金調升至每年1萬元,養老金每月3,900元。
報告的惠民政策紛紛「加甜」,左加加右加加積小成多,在澳門經濟疫後復甦漸見放慢,政府財政收入未如樂觀的情況加,民生福利不減反加,不像香港般在民生福利左減右扣,可見澳門這位新特首的決心,特別是施政報告真正的大動作,對適育家庭推出「育兒津貼」計劃,向每名永久性居民中3歲以下嬰幼兒每月發放1,500元,每年合共1.8萬元。
    探討幾項爭議訴求
    定在3歲以下,為幼兒仍未入學的階段,需要有人全程照顧,1,500元的金額也是貼近托兒所一個月的費用。一年合共接近兩萬元,等同於父母一方獲得一份雙糧,算是一個驚喜,以惠民政策而言,這是一個很大的動作,也是特區政府深刻意識到,出生率一直持續下跌落去,對澳門各方面的影響也是深遠的,已經出現了危機感。
    另外,這一次最令筆者驚喜的是對於一些有爭議性的大訴求,岑浩輝顯得願意去觸及,包括網約車、經屋置換、現金分享發放模式等,雖然只是開始討論諮詢,但已經是真正有擔當的政府作為。例如澳門叫車難的問題經年以久,不單損害澳門旅遊城市形象,亦對民生生活做成很大影響。然而,內地有網約車平台,香港亦有的士網約平台,但不知道甚麼真實原因,過去屆任政府對網約車或網約巴士也堅決反對,不斷以法律不容許為由推搪,這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探討增設網約的士服務的可行性,明確了網約車制度在澳門並非不合法,是可以探討研究的,這不論對旅客與居民而言也是好消息。
    做好經濟適度多元
    然而,澳門現階段最頭痛的首推經濟問題,澳門經濟發展不平衡、消費外流、青年就業結構失衡、多元產業發展與社會預期有落差等,新任政府在報告中也是一清二楚,但相對之下,這次施政報告的救市政策雖然也是有不少,但未見有大動作,仍然是以區域融合為主,青年擔憂畢業便失業,施政報告便推出支持青年到大灣區就業計劃,對前往大灣區就業的高校青年補貼每月五千澳門元,補貼期最長十八個月。區域融合雖然方向是正確,但有一種老調重彈的感覺。
    對於報告提出首要做好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包括打造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以「中華文化為主題、多元文化交融」的基地,可以理解為澳門一個新的大型主題樂園,這類大型的主題樂園如果辦得好,確實可以吸引更多遊客,配合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但澳門作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過去一種也是以旅遊文化為主打,六大博企的場也是各有特色,這次的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有甚麼新意與特別之處,選址在那裡,有甚麼好玩之處,有甚麼特別的文化內涵,暫時未公佈細節,這一個新的大型主題樂園如何吸客,筆者充滿期待。
                  *秋晨*

作者:

時間

日期 (2025-04-18 星期五)

Close

11

新青協冀氹仔街市與舊城區協同發展 2025-04-11 作者:

時間明細

新青協冀氹仔街市與舊城區協同發展

 

新青協冀氹仔街市與舊城區協同發展
    市政署公佈將於4月啟動氹仔街市活化計劃。市諮委、新青協副理事長陳皚臻認為傳統街市需要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變化,認同以氹仔街市探索街市的新發展方向。他期望政府挖掘氹仔街市的特色,推動攤販的商品服務差異化發展,促使氹仔街市和官也街協同發展,提升該區的文化吸引力,為居民和旅客提供獨特的體驗。
    陳皚臻指出,氹仔街市具有鄰近官也街的地理優勢,以“美食+文創”為活化概念,可使其更有效地融入官也街商圈的氛圍,加之氹仔街市攤位租金具有顯著優勢,相信會吸引青年創業者及初創品牌進駐,但他同時強調,氹仔街市需要發掘自身特色,在售賣的商品和服務上推陳出新,避免和周邊區域的業態同質化,從而促使氹仔街市和官也街、益隆炮竹廠等景點形成協作而非競爭關係。
    他還關注氹仔街市的公開競投工作。氹仔街市的定位及目標客觀有別於已完成公開競投的沙梨頭街市和雀仔園街市,建議署方根據氹仔街市的獨特性及活化目標調評分準則,為有意競投者提供更多資訊,以便他們構思商品服務及運營模式,使進駐的商戶更對標目標群體的需要,並聚合成氹仔街市的自身特色。
    他最後期望是次活化為氹仔街市提供更多“打卡”的場景。市政署可與旅遊局及文化局等部門合作,將氹仔街市納入推廣路線,加強其與官也街乃至舊城區景點的串聯,形成區域聯動效應,並設置特色裝置,更好地引導人流進入街市,促使氹仔街市成為兼具社區服務與旅遊吸引力的示範項目,塑造居民和旅客獨特的體驗。

作者:

時間

日期 (2025-04-11 星期五)

Close

11

林敏芝:多渠道應對少子化挑戰 2025-04-11 作者:

時間明細

林敏芝:多渠道應對少子化挑戰

 

林敏芝:多渠道應對少子化挑戰
    現屆特區政府首份施政報告在即,街坊總會社服辦總監林敏芝關注少子化問題,期望政府在施政報告上多加著墨,並增設增加育兒津貼和推動友善政策鼓勵生育,同時結合短中長期的規劃,有序、全方位地應對少年化挑戰。
    林敏芝表示,澳門本地人口總和生育率低於國家的平均數值,亦低於世代更替的需要,加上去年澳門本地人口首次出現減少,倘若不盡早制定應對方案,問題將進一步擴大。
    她認為,現任行政長官岑浩輝在去年公聽會上,表示若當選,計劃透過多項政策促進生育,包括稅務優惠、增加托兒所資助等,並會探討延長產假,考慮為企業提供補貼,並強調需加大對醫療資源的投入。顯示出現任行政長官就少子化問題的關注和重視,也為社會解決少子化問題帶來信心。
    林敏芝指出,構成少子化問題成因複雜,例如家庭對“優生優育”期望不斷提高、生育前後的經濟及心理壓力面對挑戰、雙職工作環境及個人家庭觀念改變等。針對少子化挑戰,期望特區政府持續推出友善政策,包括在出生津貼之上增加育兒津貼、完善育兒待遇和環境、加大家庭育後支援等多個層面,鼓勵多生優育以迎合國家“三孩政策”。
    她又建議特區政府可持續了解新一代觀念的改變和現況、期望等,從中了解差異點並找出合適的應對方案,同時特區政府又可透過公民教育,加強新一代的家庭價值觀,促進家庭融洽相處外,相信亦有助推動已婚夫妻生育的意願。
    林敏芝補充,在有條件情況下,建議制定短、中、中期的規劃,針對提高澳門家庭生活質素,解決少子化等問題制定一系列目標和藍圖,讓國家及澳門居民都能知道政府正有序地應對,亦能夠帶給家庭信心,提高家庭生育或多生的意願。

作者:

時間

日期 (2025-04-11 星期五)

Close

11

庄玲玲:因地制宜規劃休憩空間 2025-04-11 作者:

時間明細

庄玲玲:因地制宜規劃休憩空間

 

庄玲玲:因地制宜規劃休憩空間
     市政署計劃分階段重整台山及青洲區內八個休憩區及設施,市諮委、婦聯總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庄玲玲對此表示歡迎,體現出特區政府對居民生活質量的關心與重視,進一步滿足該區不同年齡段居民的多樣化需求,提升休憩區的使用效率。她期望當局能持續聆聽社會意見,優化全澳各區的公園和休憩區設施資源分配,打造全齡段友好型城市,共建澳門美好家園。
    庄玲玲提到,近年特區政府著力從各方面關注社區休憩環境,持續重整和翻新全澳各區的公園和休憩區,例如石排灣和諧廣場休憩區、正進行工程的氹仔花城公園等,為居民提供舒適、多元的休憩環境。是次重整台山及青洲區內八個休憩區,當局充分聽取社會意見,考慮到不同年齡段、不同功能需求以及周邊設施的關聯性,合理規劃每個休憩區的功能區域。以台山中街休憩區為例,由於場地鄰近學校,兒童及青少年使用率高,因此設計上定位為“都市綠洲”,融合自然元素並增加適合學童青少年探索的遊樂設施。其他休憩區則分別定位社區休憩街角、童樂共融、頤老棋藝休憩區及長者休閒角、多元共融社區廣場、河邊休閒運動長廊,引導居民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休憩區,從而實現社區需求功能互補,減低居民跨區遊樂情況、個別休憩區周末假日“迫爆”情況,優化社區資源分配,值得肯定。
    在少子女化及人口老齡化的社會環境下,特區政府需要有更長遠規劃,建設全齡段友好的城市環境。對此,庄玲玲建議,未來在規劃社區公園和休憩區時,應以“因地制宜,精準規劃”為目標,持續收集居民意見並結合社區的實際情况,包括人口結構、周邊設施、空間大小等,實現 “一區一方案”。另一方面,建議當局加強公園和休憩區之間的出行環境協調與整合,根據不同區域的特點和需求,完善步行環境,提升居民出行的便利性和舒適度,同時美化澳門整體市容景觀。最後,建議持續在公園和休憩區的設計中融入代際互動、共融遊樂、無障礙等設計理念,通過功能分區滿足不同年齡段居民的需求,促進代際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增强社區的凝聚力和居民的幸福感。

作者:

時間

日期 (2025-04-11 星期五)

Close

11

陳康妮分享如何推動銀齡數字教育 2025-04-11 作者:

時間明細

陳康妮分享如何推動銀齡數字教育

 

陳康妮分享如何推動銀齡數字教育
    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老年人的教育與終身學習逐漸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近日,在全球銀齡教育峰會(Global Senior Education Summit)上,來自世界各地的教育專家、學者及政策制定者齊聚一堂,探討數字時代下如何推動銀齡教育,讓老年人能夠融入快速變化的數字化世界。作為本次峰會的亮點之一,澳門知名教育家陳康妮受邀發表主題演講,深入淺出地分享了澳門在推動銀齡數字教育方面的實踐經驗與未來展望。
    數據顯示,全球老年人口比例不斷攀升,65歲及以上人口預計到2050年將達到全球總人口的16%。這一現象使得如何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社會參與,成為各國面臨的重大議題。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已深刻影響社會的方方面面。然而,數字技術的普及並未惠及所有年齡層,尤其是老年人群體,由於缺乏相關技能,他們在數字化時代面臨著“數字鴻溝”的挑戰。陳康妮指出:“教育是縮小老年人數字鴻溝的關鍵。數字教育不僅是技術訓練,更是一種賦能,幫助老年人重新融入社會,參與家庭和社區活動,並提升他們的幸福感和自信心。”
    澳門銀齡數字教育實踐經驗
    陳康妮以澳門為例,介紹了當地如何因地制宜地推動銀齡數字教育,並總結出幾個關鍵策略:
    《1. 政府與社會的合作推動》澳門特區政府近年來高度重視老年人教育,通過與非營利組織、學術機構及企業合作,共同推動銀齡數字教育的發展。例如,澳門教育暨青年發展局(DSEDJ)推出了一系列針對老年人的免費數字課程,涵蓋智能手機使用、社交媒體基礎、網上購物安全等實用技能。同時,政府還提供補貼,鼓勵社區中心和長者活動中心引入更多數字教育資源。
    《2. 設計貼近需求的課程內容》老年人的學習需求和方式與年輕人不同,我們需要設計更貼近他們日常生活的課程。”陳康妮強調,澳門的銀齡數字教育課程注重實用性和趣味性。例如,針對老年人普遍關心的健康問題,課程教導他們如何使用健康管理App或網上醫療服務;針對家庭聯繫,則教授如何使用視頻通話軟件與子女、孫輩保持聯繫。這些課程不僅讓老年人掌握了實用技能,還增強了他們與家庭及社會的連結。
    《3. 建立“銀齡數字志願者”計劃》為了促進老年人之間的互助學習,澳門推出了“銀齡數字志願者”計劃,招募有數字技能的老年人擔任志願者,幫助其他長者學習數字技術。陳康妮認為,這種“以老幫老”的模式不僅能降低學習的心理壓力,還能增強老年人的社會參與感和自信心。
    《4. 創新教學模式與技術應用》陳康妮還提到,澳門的一些數字教育課程採用了混合式學習模式,結合線上與線下教學,滿足不同學習偏好的老年人需求。此外,虛擬實境(VR)、增強現實(AR)等技術也逐漸被引入銀齡教育領域,為老年人提供身臨其境的學習體驗。例如,有課程利用VR技術模擬銀行業務操作,幫助老年人熟悉自助終端的使用流程。
    數字教育對澳門老年人影響
    陳康妮分享了一些真實案例,展示了數字教育為澳門老年人生活帶來的積極改變。一位參與數字課程的70歲老人表示:“以前我連智能手機都不會用,總覺得自己跟不上時代。但現在,我可以用手機和外地的兒女視頻聊天,還學會了網上購物,生活變得方便了很多。”根據澳門教育暨青年發展局的調查數據,自銀齡數字教育計劃實施以來,澳門老年人的數字技能普及率提高了30%,許多老年人表示參與相關課程後,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都有了明顯提升。
    陳康妮在總結時表示,銀齡數字教育的推動不僅是提升老年人技能的教育工程,更是建設包容性社會的重要一步。“在數字時代,教育不應該有年齡的界限。我們希望通過不斷的努力,讓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受到數字技術帶來的便利和樂趣,實現真正的終身學習。”她還呼籲國際社會加強合作,共享經驗與資源,推動銀齡教育的全球化發展。未來,澳門將繼續深化數字教育,探索更多創新模式,為老年人創造更加美好的數字生活。

作者:

時間

日期 (2025-04-11 星期五)

Close

1页|共5页|12项/页|共55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尾页]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