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共鳴專版

17

​洪偉東:冀持續提升居民健康水平 2025-01-17 作者:

時間明細

​洪偉東:冀持續提升居民健康水平

 

洪偉東:冀持續提升居民健康水平
    2025年澳門市民體質監測工作即將開展,街坊總會體育委員會主任洪偉東對項目表示認同,期望政府加強宣傳推廣讓項目能夠更順利地進行。他又希望政府完善運動空間,提升社會運動風氣,促進大眾體育和提升居民健康水平,貫徹特區政府“活力澳門”的施政理念。
    洪偉東表示,市民體質監測工作意義重大,結果能夠為特區政府多項政策發展提供參考數據,對於計劃表示支持。為了更好地鼓勵居民參加,特區政府必須加大宣傳和推廣力度,讓居民認識項目並積極參與,使監測工作可以順利快速地進行。
    他補充,澳門長年以來體育運動風氣濃厚,運動空間和設施是居民長年以來關心的社會議題。希望政府繼續做好現有運動設施的維修和保養工作,並且結合是次體質監測工作,了解社會的運動偏向,增設社會需求大的運動設施,以滿足社會的需要,進一步提高澳門的整體運動氣氛,為澳門迎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起帶頭作用。

作者:

時間

日期 (2025-01-17 星期五)

Close

17

​街總倡建生育友好型社會 2025-01-17 作者:

時間明細

​街總倡建生育友好型社會

 

街總倡建生育友好型社會
    政府公佈去年本澳全年嬰兒出生數為三千六百〇三名,比前年減少百分之三點二。街總婦女事務委員會主任謝美玲表示,出生率下降已成為全球大趨勢,本澳亦難獨善其身,建議從養老保障、生育福利津貼等多方面著手,以應對少子化及老齡化問題,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
    謝美玲指出,本澳生育率下降,與社會多個層面息息相關,包括養育成本、就業及居住環境、經濟狀況以及婚育觀念轉變等因素影響。建議特區政府參考內地及其他國家或地區經驗,從產前後假期、侍產假、醫療保障、津貼補助、職業和房屋政策等形成“組合拳”,以政策協同,減輕居民養育成本,推動更多家庭友善措施,提升居民生育意願。
    此外,本澳老齡化問題亦不容忽視,目前特區政府已構建的養老保障機制需要因應社會形勢及經濟狀況逐步完善,不少長者反映本澳長者福利已有很長時間未有調整,面對民生範疇的物價持續上升,生活壓力面臨不少挑戰,建議政府研究調升養老金、敬老金,或將養老金與最低維生指數掛鉤,減輕長者生活成本。
作者:

時間

日期 (2025-01-17 星期五)

Close

17

梁鴻細冀機場擴建提升航空業發展動能 2025-01-17 作者:

時間明細

梁鴻細冀機場擴建提升航空業發展動能

 

梁鴻細冀機場擴建提升航空業發展動能
    澳門國際機場於2024年10月3日正式獲土地批給用作填海擴建工程項目,預計於2024年底前正式開展施工,2030年下半年完工,這一工程的啟動標誌著本澳民用航空業進入新的發展里程。立法會議員、群力智庫副理事長梁鴻細認為,此能大大拓展航空交通網絡,亦為本澳「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使命跨進一大步。故此,當局應以抓緊工程建設質量大關、擴大航空專營權及持續優化航空接待服務為己任,發揮本澳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國際交流平台作用。
    隨著本澳旅遊業的迅速增長及加快開拓國際旅遊市場,以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澳門國際機場需完善設施以應對日益增加的客運需求。早在2010年,當局與澳門國際機場專營股份有限公司已啟動《澳門國際機場整體發展規劃》的編制,2016年規劃獲特區政府批准,於2017年向中央政府提出擴建申請,計劃分階段進行填海,並於2022年獲中央政府批准。
    按照《規劃》之內容,澳門國際機場專營股份有限公司填海擴建將會分區有序地開展,為免影響日常航運工作,大部分工程於晚間進行,並與多個政府部門保持緊密協調和聯繫,陸續展開各項工程的準備工作。梁鴻細指出,為貫徹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中提出「質量強國」的要求,業方與各部門除了妥善管理施工範圍及時間安排外,更必須從源頭緊緊抓住品質關,嚴格統一工程質量監管及驗收流程。本澳榮獲「東亞文化之都」金名片,靠的是旅遊基礎設施的完善及安全,令大眾對本澳旅遊文化形象的肯定,因此當局必須抓緊工程質量大關,穩固本澳「安全宜遊」之旅遊地位。
    此外,過去收到不少旅客反映本澳機場候機空間不足及經常誤點延遲等問題。故此,梁鴻細認為持續優化機場的接待能力,是本澳航空客運業務的必做題。他建議當局可參考珠海機場之成功例子,大力抓緊交通接駁、硬件改造、安全服務等各方面的建設;同時擴大候機廳、自助值機區,設立晚到旅客安檢快速通道,針對晚點旅客、特殊旅客提升安檢效率;並應用人工智慧等新科技,及時掌握天氣預測及航空實況,迅速進行疑難排解。同時,當局亦應把握好澳門《民航活動法》修訂所帶來的機遇,開放以本澳為基地的航空專營權,提升本澳在國際航空領域的地位,充分發揮澳門在國際對外交流中的獨特作用;並吸納更多專才投身航空事業,促進本澳產業的多元發展,提升澳門的國際競爭力,貫徹「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之國家戰略規劃。

作者:

時間

日期 (2025-01-17 星期五)

Close

17

好家園:政社民合力抗流感高峰 2025-01-17 作者:

時間明細

好家園:政社民合力抗流感高峰

 

好家園:政社民合力抗流感高峰 
    衛生局、教青局及社工局日前舉行應對流感高峰新聞發佈會,從健康、衛生和醫療三方面開展跨部門防控工作。因應實際情況已建立多點觸發的監察預警機制,充分調動人力資源,滿足居民求診需要。立法議員、共建好家園理事長黃潔貞表示相關部門反應迅速,聯動社會力量齊抗流感,合力共建防護屏障。她呼籲市民不要掉以輕心,特別對於孕婦、兒童、長者及慢性病患者等高風險人士,應盡早接種流感等各種疫苗和全民做好個人安全防護措施;同時當局要協同私人及非牟利醫療機構做好醫療資源分配、藥物儲備、就診與住院分流工作,合作應對流感高峰。
    現階段本澳已接種17.4萬劑疫苗,但黃潔貞亦指65歲以上長者的接種率約5成,仍有提升空間。肯定當局在本周末將聯同社會團體和醫療機構,在全澳設置十五個預防流感諮詢站,加強健康教育,推動居民接種流感疫苗。建議諮詢宣傳工作針對疫種率低的群體作進一步傾斜,繼續鼓勵高風險人群加快接種;另外亦可向高風險群體的家人著手,宣傳積極陪伴和提醒家中長者接種;對於即將來臨的春節期間將會外遊的人士亦應主動接種,保障自身健康,共築社會防護屏障。
    此外,黃潔貞引述當局數據指,流感確診個案均呈上升趨勢及預計新春前後流感持續活躍,將對醫院急診造成壓力。單是過去一周全澳日均急診求診人數約1,300人次,流感病毒陽性檢出率為22.3%。雖然當局已有多年應對流感高峰及各種呼吸道傳染病的經驗,但仍要持續留意公營醫院急診及門診的醫療資源調配、藥物儲備及病房配備;並與私營及非牟利醫療機構進行協作,做好流感高峰期間及節假日的人力及診治、分流預案,滿足求診者治療需求,合作應對流感高峰。
    她亦關注現時內地及海外人類偏肺病毒感染呈上升趨勢,建議當局密切關注鄰近國家及地區相關傳染病的傳播風險,及時向公眾發佈最新傳染病資訊及社會各界配合當局各項防流感工作;呼籲市民及遊客多注意身體狀況及個人衛生,堅持勤洗手及戴口罩;公共地方、醫療機構、出入境口岸、學校、院舍及托兒所等易感人群服務機構要勤清潔消毒,以防病毒蔓延,共建健康美好家園。

作者:

時間

日期 (2025-01-17 星期五)

Close

17

林宇滔促交代鼠患情況及改善措施 2025-01-17 作者:

時間明細

林宇滔促交代鼠患情況及改善措施

 

林宇滔促交代鼠患情況及改善措施
    近日本澳在大型連鎖超市及食肆接連發現鼠患,而且分佈在不同區域。三間因鼠患問題被勒令停業的超市分別位於俾利喇街、氹仔市區及路環石排灣,市政署巡查時從現場所見,部分店內環境衛生情況一般,企業的防控鼠患措施不足,食物處理區未有妥善安裝防鼠設施,倉貯區發現鼠患出沒跡象。事隔兩日,市政署再於新橋區一間食肆發現鼠患,指店舖防控鼠患的措施不足,食物處理區未有妥善安裝防鼠設施,倉貯區及用餐區均發現鼠患出沒跡象。據傳媒報導,食肆負責人表示,近期區內街道老鼠明顯增加,因此會封閉好店舖的孔洞,防止街外老鼠入店,確保處理好鼠患才恢復營業。
    食肆要做好「防鼠三冇」環境,即「冇路走、冇埞匿、冇嘢食」防鼠措施無疑是必須及重要的工作,但亦不少食肆負責人及街市檔主向本人反映,本澳近年鼠患越趨嚴重,質疑當局減鼠策略失敗,更直言若食肆附近設有街道垃圾站,尤其有大型垃圾桶或垃圾外露的情況,鼠患問題會明顯嚴重,即使自身盡做防鼠措施仍然難以根治問題,十分被動及無奈。來自本澳多 區居民亦反映本澳各區鼠患均明顯惡化,居民很多時只要忘了關窗,家中頓成鼠窩,其中北區更屬重災區之一,有居民甚至在休憩區的樹下經常目睹老鼠出沒。
    根據市政諮詢委員會委員引述市政署消息表示,目前本澳大概有1200多條街道佈置了鼠餌,覆蓋率超過九成八。根據現時市政署環境資訊網的資料,市政署屬下環境衛生處滅鼠組在澳門半島20個分區、氹仔3個分區及路環2個分區,系統地在有關區域內之公共街道,按計劃進行每年兩次或以上之佈餌滅鼠工作,稱之為「區域滅鼠」。每個區域之滅鼠工作會以五星期為一個周期,期間會在區內公共街道廣泛佈置有毒藥餌滅鼠。滅鼠人員亦會通過分析老鼠活動情況,把毒餌放在適當的地方,並統計滅鼠量及尋找鼠患嚴重的地方,以便進一步完善滅鼠工作並分析和研究滅鼠成效。
    翻查2016年的資料,當時民政總署的區域滅鼠工作考慮到由於老鼠繁殖力高,因此每個區域平均在5至6個月後就須再重新進行佈餌,每年於公共街道佈餌點有近17,000多個。當時民署亦有計劃加強跟進鼠患個案,包括:針對鼠患嚴重的地點,例如海堤附近安裝固定餌盒,長期進行監察及滅鼠;加強巡查私人空置地段及衛生黑點,及時發現問題,並主動聯絡衛生當局作聯合處理;與社團保持溝通,舉辦講座及聽取意見;借鑒鄰近地區經驗,並研究引入新技術及器具,增加預治鼠患的成效。
    參考鄰近地區香港政府面對鼠患問題,已明確在《施政報告》提出減少鼠患黑點的目標,亦有清晰的公開資料詳細列出全港鼠患黑點數量及分佈具體地點,而港府的防治鼠患工作除了放置鼠餌,更有使用捕鼠器、堵塞鼠洞及進行鼠患調查,亦公佈了具體工作次數及人手分佈等,讓公眾監督;全港鼠患黑點由2023年的108個減至2024年的97個,雖然未能達成原定目標,但至少有公開數據監督及持續檢討成效。
為此,林宇滔向當局提出以下質詢:
    一、對於日前本澳接連在食肆及超市發現鼠患,市政署除了加強巡查及宣傳要求場所做好防鼠措施外,由於鼠患問題亦與街道衛生有關(例如垃圾外露等),有關部門有何具體措施改善區內整體衛生,例如與商戶及社區合作認真調查鼠患源頭,針對性有計劃地與商戶及社區互相配合共同落實滅鼠政策,更好處理鼠患問題?過去政府曾有計劃借鑒鄰近地區經驗,並研究引入新技術及器具,增加預治鼠患的成效,至今有關工作的進展如何?
    二、根據資料,市政署的滅鼠工作分為按區域的佈餌滅鼠和在特定地點的固定佈餌,按區域的佈餌滅鼠平均會在每5至6個月通過分析老鼠活動情況而重新進行佈餌,2016年公佈的佈餌點有近17,000多個,現時最新的區域佈餌滅鼠的執行情況及實際效果如何?社會普遍反映近年本澳鼠患問題明顯較以前嚴重,而且遍佈各區,由於市政署在滅鼠期間會統計滅鼠量及尋找鼠患嚴重的地方,並分析和研究滅鼠成效,目前本澳鼠患狀況具體情況如何及有否更嚴重的趨勢?若是,當局有何具體實質新措施和策略改善鼠患?
    三、鄰近港府早已為減少鼠患黑點提出明確目標,亦有詳細的鼠患黑點數量及分佈具體地點資料,本澳有關部門有否掌握類似數據及資料;如有,會否公佈資料及定立處理鼠患的目標?本澳的防治鼠患工作除了放置鼠餌,有何其他具體工作?會否參考港府的做法,定期公佈具體工作次數、人手分佈及滅鼠數目等詳細滅鼠數據,讓公眾監督及提出改善建議,提升政策成效?
作者:

時間

日期 (2025-01-17 星期五)

Close

17

創條件 讓長者重投就業市場 2025-01-17 作者:

時間明細

創條件 讓長者重投就業市場

 

創條件 讓長者重投就業市場
    近年,特區政府一直以鼓勵長者再就業為口號,同時又透過設立「長者就業服務優先窗口」、提供勞動市場和就業服務相關資訊、推行長者社企資助計劃等方式,為長者提供就業支援。因此本澳長者就業人口於二零一七年起呈逐年平穩增加趨勢,去年長者就業人口已佔長者人口的百分之十七,而且工作年齡亦有所提高,政府相信這是與本澳長者整體身體狀況更好、學識更高有關。不過有社會意見認為,現時本澳長者就業困難,而且有關中年人士的就業狀況亦不樂觀。
    職場設限  不利長者
    根據最新數字顯示,澳門今年第三季總失業率達百分之一點七,本地居民失業率百分之二點三,本地就業居民有二十八萬多,失業人數六千七百人。雖然政府鼓勵長者再就業,不過有不少意見認為現時本澳就業氛圍仍不利中老年人,很多職位在招聘時就設定年齡上限為三十五歲或四十五歲,對於中老年人並不友善,不少年約五十歲而稍有學識的中年人士要再就業亦是困難重重,除了要在原工作範疇中轉職十分困難,要轉工種又因沒有經驗和有學歷而沒有僱主願意聘請,可謂高不成低不就,十分尷尬。而且現實職場中,中高齡人士往往在裁員潮中首當其衝被裁掉,因為他們有一定年資薪金相對較高而且又臨近退休,在疫情期間,有一些公司便推出「肥雞餐」以提早退休補貼退休金為誘,勸退了一大部分高薪大齡員工。
    而在老年人就業部分更不在話下,雖然勞工局設立「長者就業服務優先窗口」,優先為長者辦理求職登記,並特設專責人員為長者提供個人化就業支援服務,以及開辦專為長者而設的職業培訓課程。此外,為協助中壯年人士及長者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當局亦舉辦講座提供勞動市場和就業服務的相關資訊。而為營造聘用長者僱員的友善社會氛圍,鼓勵業界給予長者更多就業機會。 
鼓勵計劃  成效不大
    社工局於二零一八年推行了《共創耆職長者社企資助計劃》,鼓勵民間社團創設適合六十歲或以上人士工作的崗位和環境,讓社會和私人企業正確認識年長人士的工作能力。勞工事務局則認為目前長者就業情況穩定,並且與社會工作局合辦優秀長者僱員暨聘僱「耆才」僱主嘉許計劃,向十位優秀長者僱員及六十二間商戶和機構頒發嘉許狀。據了解,今年嘉許計劃獲提名的長者有二百五十名,當中超過一百名更是超過七十歲以上的長者,而且有三成長者僱員是有十年年資以上。而獲提名長者僱員行業分別來自物業管理、酒店、零售及批發、餐飲、大型休閒企業、建築工程及社會服務等,獲得奬狀的長者僱員固然是值得鼓舞,「老有所養、老有所屬、老有所為」的共融社會亦是全社會樂見,畢竟他們憑藉著積極、堅毅克服了各種挑戰,在工作中取得卓越的成果。但是,獲奬的始終只是小部分,大部分的長者重投就業巿場並不容易,鼓勵歸鼓勵,真正願意聘請的企業數目卻不多。
    發掘銀髮一族潛力
    現時,政府已開展制定下一階段長者服務十年行動計劃,本澳目前已有兩間長者社企已投入試運一段時間,合共提供二十多個長者就業職位,這些由政府資助的社企開宗明義就是要聘請長者,應聘年齡也定在六十歲以上,自然是最能支持長者就業的企業,不過由於有關社企的經營時間尚短,暫仍未能收支平衡。有意見認為,隨著生育率不斷下降,澳門逐步邁向老年社會,長者人數未來數十年只會持續增長,因此在開拓長者巿場以及創造更多長者就業機會上,相信政府可以多作思考,尤其未來的長者由於大多有一定學歷和知識,對人生規劃及理財方面會處理得更好,未來銀髮產業鏈具有一定潛力,建議可以在政府支持下開創更多以長者為服務對象的長者社企,以長者服務長者為出發點,創造更多長者就業職位。
                          *小生*

作者:

時間

日期 (2025-01-17 星期五)

Close

10

石排灣坊會關注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2025-01-10 作者:

時間明細

石排灣坊會關注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石排灣坊會關注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近日本澳的超市和餐廳接連發現鼠患問題,引發大眾對食品安全的關注,石排灣坊會理事長張名威贊揚市政署反應迅速,即時派員排查相關營業場所及採取預防控制措施,保障消費者權益。
    張名威表示食品安全問題關乎社會公眾健康,是主要民生問題之一,特別是本澳作為世界創意城市美食之都,食物的衛生必須要嚴格監管。過往市政署持續開展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工作,評估市售食品的食用風險及衛生狀況。參考2024年第三季在市面合共抽取677個食品樣本進行檢測,整體合格率為99.4%。
    另外,市政署近年在食品安全風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包括與社團、餐飲食品業界和學校合作,共同舉辦食品安全活動,提高社會公眾及餐飲食品業界對食品安全的認知和重視,更好維護澳門世界創意城市美食之都形象。期望日後業界做好日常各個環節的衛生和維護,確保食品尤其是鮮活的食品符合衛生安全標准。針對近年外賣平台興起,普羅市民的飲食習慣隨之改變,越來越多人選擇外賣食品解決三餐,過去亦有消費者打開外賣食品後懷疑有昆蟲,有必要加強監管外賣生產場所及其配送的食品安全和衛生條件,更好保障市民食得健康。

作者:

時間

日期 (2025-01-10 星期五)

Close

10

工聯台社倡加強教育共建無毒健康社區 2025-01-10 作者:

時間明細

工聯台社倡加強教育共建無毒健康社區

 

工聯台社倡加強教育共建無毒健康社區
    近期,一種名為“太空油”的新型毒品在鄰近地區迅速蔓延,尤其在青少年群體滲透性極強,已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針對此況,工聯台山社區中心社工黃惠森呼籲社區、學校及政府加強協作,構建無毒、安全、健康的生活環境。
    黃惠森指出太空油是一種以電子煙油形式存在的新型毒品,內含麻醉成分如“依託咪酯”,並可能摻雜大麻和氯胺酮等其他毒品。根據香港禁毒部門資料,吸食此毒品會對人體造成極大危害,包括令人上癮、失憶、抽搐、昏迷,甚至死亡。雖然目前本澳尚未發現相關個案,但由於澳門與鄰近地區地理位置接近,潛在風險不容忽視,必須提前採取防範措施。
    她續指出,現時本澳雖禁止製造、銷售、進出口或攜帶電子煙產品入境,但並未對此禁止使用,而從境外周邊商戶購買亦是觸手可及的事。因此,教育預防工作尤為重要。她建議校園及社區應加強有關毒品知識及相關法律責任的宣傳,幫助青少年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遠離毒品的誘惑。另一方面,政府需持續掌握新型毒品資訊,並適時完善相關法律,推動跨區聯防進一步加強截查電子煙入境澳門,加大對製造及販賣毒品的懲罰力度,以有效形成威懾。
    禁毒工作需要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共同構建一道堅實的社區防毒屏障。未來,工聯台社將舉辦更多針對青少年的禁毒講座及互動活動,透過案例分享與模擬情境,幫助他們增強辨識毒品  的能力。同時,中心設立心理輔導服務,為面臨壓力或困惑的青少年提供支持,預防因心理問題而染上毒品的風險。家長也應多關注青少年的情緒變化,通過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為孩子提供心理上的保護。
    適逢長節假日將至,工聯台社再次提醒青少年珍惜生命,遠離毒品,堅守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心輔服務查詢可致電二八二三·四三六九。

作者:

時間

日期 (2025-01-10 星期五)

Close

10

陳康妮:生命的傳承與發展 2025-01-10 作者:

時間明細

陳康妮:生命的傳承與發展

 

陳康妮:生命的傳承與發展
    作為一位在澳門教育界耕耘多年,陳康妮一直深信,“教育是一扇通往愛與生命的門”。她認為,澳門回歸祖國25年來,教育是連結中華文化與本地特質的重要橋樑,也是實現“愛國愛澳”精神的核心途徑。陳康妮回憶到,澳門回歸初期,社會對教育改革充滿期待,而她也親歷了這些年來的巨大變革。她指出:“在回歸之後,澳門的教育政策緊密結合了國家發展的需求與本地的文化特色。我們看到,愛國主義教育不僅是一種口號,而是融入到每一堂課、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這是一種生命的傳承,更是一種文化的延續。”她進一步闡釋,教育的根本是對“愛”的理解與實踐。她表示,愛是教育中最重要的基本元素,而這種愛不僅僅是對家庭、對學校的愛,更是對國家、對文化的深層認同。“澳門的孩子需要在愛中找到自己的身份,在生命中理解自己的價值,這樣才能成為未來社會的中流砥柱。”
    回歸25週年:澳門教育的成就與挑戰
    在回歸祖國25年的光陰中,澳門的教育體系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澳門已經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模式。特區政府大力推進的“十五年免費教育政策”讓每一位澳門孩子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機會,而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高等學府的科研和國際化發展也顯示了澳門在教育領域的蓬勃生命力。然而,陳康妮也清楚地認識到,未來的教育依然面臨挑戰。“澳門是一個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如何讓孩子在多元文化中保持自己的民族認同與文化自信是我們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她特別提到,隨著全球化的深入,年輕一代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可能會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須肩負起引導與啟發的責任。她認為,教育應該是一個全人發展的過程,不能僅僅局限於學術成績的提升。“我們必須關注孩子的心靈成長,讓他們在學會知識的同時,也學會如何去愛,如何去尊重生命,如何在多變的時代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她提議,未來的教育應更加注重生命教育與德育,通過課程設計與校園活動,讓學生在學習中建立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愛與生命:陳康妮教育理念的核心
    陳康妮的教育理念以“愛”與“生命”為核心,這也是她多年來在教育工作中不斷倡導的價值觀。她指出,愛是教育的起點,而生命是教育的終點。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每一個生命都能綻放出自己的光彩,找到屬於自己的意義。她強調,愛是一種無私的奉獻,也是一種深刻的理解。在她的課堂上,學生經常參與各類公益活動,從幫助弱勢群體到參加環保行動,這些實踐活動讓學生們真正理解了什麼是愛的責任。她說:“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它更是一種情感的培養與價值的塑造。”同時,生命教育也是她理念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的社會中,年輕人面臨著來自學業、家庭、社交等多方面的壓力,而這些壓力有時會讓他們失去對生命的熱情。為此,陳康妮提出,學校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通過心理輔導、生命教育課程等方式,幫助學生面對挑戰,珍惜生命。
    展望未來:讓愛與生命延續澳門的教育夢想
    在回歸祖國25週年的重要時刻,陳康妮對未來的澳門教育寄予厚望。她認為,澳門的教育應該繼續堅持“一國兩制”的方針,充分發揮中華文化與多元文化融合的優勢,培養出更多具有國際視野、文化自信和社會責任感的青年。她特別提到,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深入推進,澳門的教育將迎來更多的機遇與挑戰。“我們要讓澳門的孩子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去了解祖國,了解世界。同時,我們也要讓世界了解澳門,了解我們的文化與精神。”最後,她以一段話總結了她的期望:“教育是一場愛與生命的旅程。在這場旅程中,我們每個人都是參與者。只要我們堅持愛的信念,尊重每一個生命,我相信,澳門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美好。”
作者:

時間

日期 (2025-01-10 星期五)

Close

1页|共5页|12项/页|共55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尾页]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