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4年07月11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花旦劉長瑜深有體會說演戲應演出「這一個」而非「這一類」
    【中新社北京7月6日電】(作者 國璇)伸出蘭花指,眼波流轉,唱腔優美。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談起指導京劇《蘇小妹》復排的過程,82歲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劉長瑜邊講邊示範,眉目間滿是蘇東坡之妹、才女蘇小妹的英氣與典雅。
    7月5日晚,復排京劇《蘇小妹》在北京人民劇場上演,由劉長瑜擔任藝術指導。20世紀80年代,劉長瑜正是向該戲的創作者、京劇表演藝術家吳素秋學習,並飾演蘇小妹。從台前到幕後,從青絲到華髮,不變的是她對京劇的熱愛與追求。 《蘇小妹》一戲唱做並重,集花旦、花衫、青衣、小生的表演於一身,兼具繁重的唸白和唱腔,十分考驗演員的綜合實力。“從 理論到動作,連拍定妝照時以什麼角度面對鏡頭,吳老師都手把手地教我。”於劉長瑜而言,40年前學戲的情景仍歷歷在目。
    為了吃透這齣戲,將自己融入角色,她特意購買了一台攝像機,專門拍攝吳素秋教戲時的場景,便於自己反復品味和學習。
    《蘇小妹》之前,無論是《紅燈記》的李鐵梅,還是《賣水》的梅英,彼時的劉長瑜已憑藉花旦表演取得了演藝生涯的巨大成功。而初學時,蘇小妹的形象仍讓她眼前一亮,“這齣戲為我打開了京劇旦行中‘才女’形象的窗戶”。
    “蘇小妹才學深厚、性格豁達,既有少女的聰慧活潑,也不失書香門第的端莊穩重,反串小生‘娃娃調’唱腔時又顯得瀟灑倜儻,展現了突破封建束縛的女性獨立意識,從‘四功五法’到身段唱腔都有別於傳統的小家碧玉式才女。”劉長瑜說。
    在她看來,京劇藝術既要帶給觀眾審美愉悅,又承擔著寓教於樂的使命。因此,此番復排,如何用京劇的程式化特徵演繹蘇小妹的學識和才氣,並以這一獨立女性形象傳遞正能量,是劉長瑜不斷探索的問題。 雖已耄耋之年,劉長瑜每天都會來到現場,和自己當年排練時一樣嚴格把握整場細節;在觀看飾演蘇小妹的張譯心和飾演秦少遊的郝仕鵬的對手戲時,她時而點頭微笑,時而若有所思,待排練結束便急忙奔向後台,糾正學生的每處小問題;她還將自己學戲時的資料、從藝多年的心得毫無保留地分享給學生,一招一式、不厭其煩地示範指導。
    陪伴年輕人成長之餘,劉長瑜常想起自己學戲的日子。她9歲開始學戲,雖然訓練條件艱苦,但甘之如飴。沒有排練廳,她就在院子裡練功,寒冬臘月時雙手總是皴裂的;練毯子功時沒有毯子,她就把自己的棉衣脫下來舖在地上;為練就一雙靈動有神的眼睛,她在熄燈後點上香,香動眼動,常被熏得淚水直流……
    “塑造人物時,我們要的是‘這一個’,而不是‘這一類’。”與花旦結緣一生,對劉長瑜而言,每次表演都會融入自己的理解和創造,每個角色都是獨特的“這一個”。
    為實現“一人千面”的藝術追求,舞台上,在尊重傳統的同時,劉長瑜廣泛吸收地方戲和多種流派的精華,展現每個人物的別樣風采;退到聚光燈照不到的地方,她將畢生所學傾囊相授,幫助青年演員摸索適合自己的表演技法。
    “舞台應留給年輕人。”自20世紀90年代轉戰幕後,劉長瑜全心投入新生力量的培養。她參與組建國家京劇院青年團、組織藝術院校京劇專業中青年教師高級進修班、策劃“京劇藝術傳承與保護工程——老藝術家談戲說藝”項目……通過搜羅寶貴的藝術資料,劉長瑜希望傳播前輩積累的經驗,讓國粹藝術後繼有人。
    “我是新中國成立後開始學戲的,戲曲學校培養了我,讓我獲得生命的價值。我現在懷著‘報恩’的心態,趁著還健在,要為發展京劇事業多做一些事。”劉長瑜說。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