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4年09月11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中國山歌進入社交媒體時代將變得更加流行
    【新華社南寧8月27日電】(新華社記者郭軼凡、艾思奇)唱山歌是中國人,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群眾幾千年來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社交手段。在社交媒體流行的現代,它並沒有消失,而是變得更加流行。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的魚峰公園,每走兩步,就會看到居民們聚在樹蔭下或岩石邊唱山歌。這是傳說中的壯族歌手劉三姐在此居住、演唱並成為“歌仙”的地方,現在是人們舉辦歌會及以歌會友的重要舞臺。
    劉三姐擅長創作和演唱山歌。她用山歌傳授農耕技能、幫年輕人談戀愛、傳播家庭道德。一部根據她的故事改編的電影在中國家喻戶曉。魚峰山山腰上還有一尊劉三姐的大理石雕像。這裡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柳州山歌的發源地。廣西聚居著中國最大的少數民族壯族及其他民族。
     如今,“三腳架+手機”的場景在公園裡更為常見,歌手們可以進行網路直播,這使得傳統山歌飛出了偏遠的民族山區,吸引了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的粉絲。
    “以前用過QQ、微信,我們現在約對山歌都在直播間,架上手機一吆喝‘來公園唱歌’,很快就能找到人。”48歲的雷應時說,他拿出手機展示了自己的直播網路帳號。
    他和歌友們在手機攝像頭前唱道:“美麗柳州魚峰山,山清水秀小龍潭。三姐播下山歌種,五湖四海人來玩。”
    這首新編的山歌講述了魚峰公園與民歌的緊密聯繫,以及廣西民歌如何通過網路傳播到更廣的地域。
    “我小時候看到做農活的老人唱歌。2009年我開始在公園跟歌手學習唱歌。起初,我覺得唱歌很放鬆。待我唱得越多,就越覺得它有歷史、有故事。”雷應時現在已經是柳州民歌的代表性繼承人。他經常去到村莊,從群眾中收集民歌素材。
    雷應時說:“民歌來自生活。”隨著時代變化和傳播手段的演進,唱歌方式也在變。“以前是老人家愛唱山歌,但現在隨著網路直播的流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知道了山歌的美妙,並喜歡上了它;早先都是對愛情歌,現在歌詞也納入了國家新政策解釋、反詐方法宣傳、科學知識普及等內容。”
    兩年前,雷應時加入了網路直播,並開始教那些想學唱歌的學生。
    苗族姑娘韋莉莉是雷應時的學生之一,在山歌愛好者圈子裡,她有一個更被人熟悉的身份———擁有百萬粉絲的“山三妹”。
    “我是看劉三姐的電影長大的。幾年前,我開始用對口型的方式演唱劉三姐歌曲。隨著粉絲數量的增長,我想學習正宗的山歌,並將山歌元素與流行歌曲相結合,通過直播和短視頻更好地傳播山歌。”
    山歌在移動互聯網上的成功傳播,讓越來越多人加入了學唱行列。
    48歲的瑤族婦女陸連芳在抖音擁有40多萬粉絲。她有200多名學生,包括農民、商販、企業家、校長和大學生,最小的只有10歲。她還有一個巴基斯坦學生。她說:“有一天,山歌可以被翻譯成外語,在世界舞臺上演唱。”
    18歲的劉日紅是漢族,她的網名是“小太陽”。她跟陸連芳學民歌已經7年。她的抖音粉絲有1萬多人。“過去劉三姐只是唱鄉村生活,教人們如何耕種。現在我在大學裡學習旅遊管理,我用山歌來宣傳柳州的旅遊景點。”
    陸連芳說,女孩和男孩仍然通過網上唱山歌交朋友,但山歌也能在向遊客推廣當地特產方面發揮作用,比如介紹螺螄粉。她說:“山歌講了柳州故事、廣西故事和中國故事。”如今,魚峰公園經常舉辦“山歌邀請賽”和“山歌擂臺賽”等交流活動。韋莉莉說,她見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歌曲愛好者,甚至還有來自印度、泰國、馬來西亞和俄羅斯的人們,他們帶來了當地的民歌。
    她說:“山歌幫助我瞭解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民族,它把人們聯繫在一起,讓大家成為朋友,這對山歌的傳承也很有幫助。”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