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博物館400藏品列首批動產評定文物
12項目列非遺公開諮詢


【特訊】文化局對全澳第一批動產啟動評定程序,文化局局長梁惠敏表示,首批待評定的動產約四百件套,第一批將選取澳門博物館內的館藏,包括宗教物品、瓷器、手抄本等,期望讓公眾了解評定程序流程。
文化遺產委員會召開本年度第六次平常全體會議,文化遺產委員會代主席、文化局局長梁惠敏在會上介紹新一批共十二個清單項目建議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將於本月四日開展為期三十天的公開諮詢。十二個清單項目包括:土地信俗、舞龍、舞獅、葡萄牙土風舞、春節、端午節、龍舟競賽、太極拳、葡撻製作技藝、杏仁餅製作技藝、嫁喜禮餅製作技藝及竹昇麵製作技藝。委員們均認同有關項目具有重要文化價值,支持及同意相關項目列入本澳《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呼籲市民就是次公開諮詢踴躍提出意見。
同時,為推動具重要文化價值動產的保護,文化局於本月四日起對全澳第一批動產啟動評定程序,並開展為期三十天的網上諮詢。
梁惠敏表示,首批選取四百件套澳門博物館內的館藏,包括考古物件、宗教聖物、手抄本,以及相對罕有、代表澳門的書籍和地圖等,能夠展示澳門的歷史和社會變遷,彰顯澳門中西文化交融、多元文化共存的城市特質。
梁惠敏稱,透過這一個第一批動產的評定讓更加多人了解整個的一個流程,我們亦都為了日後會陸陸續續有很多不同批次的一些動產都會作一個評定,所以我們其實前期已經架設一些資料庫收集平台,以及一些正如我們現在公開諮詢的這個平台,日後評定後亦都會透過這個平台,一直放在這個網上面。
委員們樂見文化局對全澳首批動產啟動評定程序,認為可以提高大眾對動產文物的瞭解和認知,並有利於動產文物未來在教學、文化和科學方面的普及和推廣,對於有關工作均表示支持及同意。
會上亦介紹文化局為聖羅撒女子中學忠誠樓提供修復支援,梁惠敏表示,早前收到學校的請求,指建築物屋頂漏水,導致牆身、陽台上柱飾等出現不同程度的破損,而相關建築物被列入澳門具文化價值不動產,修復預算需諮詢委員意見及招標後才可確認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