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設為主頁收藏本頁
社交網站:
當前報章2022年10月11日
今日導讀
本報新聞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洛陽水席引領美食群芳
    【中新社河南洛陽10月4日電】(中新社記者 韓章雲)“洛陽牡丹甲天下,菜中生出牡丹花。”一句誇贊,讓“洛陽燕菜”從此更名“牡丹燕菜”,也坐穩洛陽水席頭牌菜的地位。游龍門、賞牡丹、吃水席為古都洛陽“三絕”。
   洛陽美食眾多,當地民眾尤喜食湯,唯水席猶如牡丹一般引領美食群芳。
    何謂水席?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真不同洛陽水席”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姚炎立看來,水席即以水為介質,採用蒸、燉、燜、煮等傳統技法烹飪食物,從而形成以湯行菜的獨特製宴技藝。相傳,洛陽水席在武則天時期就是宮廷宴席,因此,傳統洛陽水席內容豐富、形式隆重,共計二十四道菜,即八個涼菜、十六個熱菜。上菜程序也頗為講究:席面上先擺四葷四素八個涼菜,接著上四個大菜,每上一個大菜,帶兩個中菜,隨後四個壓桌菜。一桌水席冷熱葷素甜咸酸辣百味匯集,道道熱菜離不開湯水,章法不亂不濫。
    “料選海陸空,味納天地中。洛陽水席食材豐富不拘一格,調和百味以慰食客味蕾。”姚炎立說,洛陽水席最大的特色就是素菜葷做、以假亂真。“就拿牡丹宴菜來說,吃著似燕窩,實則白蘿蔔絲。”
    牡丹燕菜,是洛陽水席中的頭牌菜,原材料簡單,製作過程卻頗為繁複。白蘿蔔切細絲九蒸九曬,隨後在-18℃的環境中冷凍90天,使其充分脫水增加韌性。成菜時,脫水後的白蘿蔔絲堆成小山狀,四周鋪上火腿絲、蛋皮絲、蟹棒絲、黃花菜各兩組八個“刀面”,上籠蒸半小時後取出,再用金黃色的蛋衣在中央擺成牡丹花狀,最後淋入高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牡丹燕菜即成。時間積澱,成就牡丹燕菜獨特滋味。高湯浸潤後的白蘿蔔絲晶瑩透亮、韌而彈牙,清澈的湯底微酸中透著胡椒粉的微辣,下肚暖而溫潤,食之令人胃口大開,當屬顔值與實力並存。洛陽水席離不開水,《茶經》有言:“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姚炎立要求每天往返110公里,從豫西溪鳴山取泉水吊湯做菜。“唱戲的腔,厨師的湯。”入行29年之久的董學民已是後厨“掌門人”。每天早上到崗,他必然要看的就是頭天晚上吊的湯。一鍋湯配以老母雞、棒骨、火腿、靈芝、乾貝等10餘種原料,經14—16小時熬製,“有味使其出,無味使其入,有異使其去”,最終湯底味醇濃厚,回味無窮。
    湯的妙用,在酸湯焦炸丸這道菜中最顯獨特。將調和好的滾燙酸湯倒在剛出鍋、炸得金黃酥脆的丸子上,熱丸子遇熱湯遂發出劈裡啪啦的聲響,對於食客而言,視覺、聽覺、味覺都有奇妙的感受。
    洛陽水席不僅俘獲國人味蕾,也是外國人瞭解中國飲食文化的窗口。在水席博物館裡,收藏著三封寄自日本的信件。姚炎立說,這是2010年日本作家南條竹則在品味過洛陽水席後,連寄三封信件表達對洛陽水席的惦念。如今,各類水席飯店已開遍洛陽街頭巷尾,圍繞水席與唐文化,洛陽餐飲人已復原金齏玉膾、湯浴綉丸、不乃羹、賜緋羊、駝蹄羹、棋子餅等30餘道唐菜唐點,使遺失千年的傳統技法“八和齏”、雙刀片魚片的“響鸞膾”得到恢復,並初步恢復了唐朝用餐禮儀,盛唐文化在盤盞中活色生香。時光流轉,曾經的宮廷宴席,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在洛陽街頭的小飯館裡,連湯肉片、條子扣肉、小酥肉……洛陽水席中的特色菜成為市民常點、常吃的家常菜,減少了距離感,多了市井的煙火氣。
昔日新聞
今日推薦
友情鏈接
聯繫我們
Email:sengpou@macau.ctm.net
sengpou888@gmail.com
電話:編輯部 28574294  廣告部 28938387 
 
圖文傳真:28388192 28316404
 
地址:澳門 蓬萊新巷 9號 地下二樓

本報逢週六休假、週日無報 (如遇特殊情況則另行公佈)

如遇颱風,晚上至凌晨時份懸掛8號或以上風球,將停刋一天

特別假期為:1月1日   春節初一、二、三    5月1日   10月2日。
(
 是日休假翌日無報。)

星報首頁 | 昔日新聞 | 各項專版 | 廣告業務 | 報社簡介 | 澳門日記